第90章 第 90 章

小说:重臣攻略手册 作者:香草芋圆
    太行山之行五月初十从京城出发,再回到京城时,已经是六月盛夏里。
    前后打出皇太女仪仗,坐在金辂车里,在知了震耳欲聋的鸣叫声中,从大开的东南城门缓缓驶入城中。
    京城百姓提前知道了消息,车驾回返当天,数万百姓在长街两边围观迎接,鲜花鲜果掷满了车头马鞍。
    车驾行驶入东宫之后,姜鸾吩咐几个女官拾掇拾掇,居然收拾出了上百斤的鲜果,全给了淳于闲,统一发给这次所有跟随出行的东宫禁军,每人当晚分了半斤鲜果。
    和京城街头的热闹景象截然不同的,是政事堂里肃穆的气氛。
    裴显回到政事堂当日,踏进明堂门槛,迎面对着两张臭脸。
    “裴中书跟随皇太女出行了一趟太行山,时机恰到好处啊。”李相不冷不热地说,“留下我等在京中左支右绌,焦头烂额。”
    突厥五月里送来的要求和亲的国书,已经惊动了圣人跟前。
    最近京城天气酷热,端庆帝还是不肯喝水,夏日里喝鸡汤鱼汤这些荤汤又觉得油腥难受,他身子顶不住,为了国书的事又烦躁,前几日硬是中了一回暑,人在寝殿里撅了过去。
    内侍们慌忙回禀了顾娘娘,顾娘娘哭着来见他,好说歹说,在寝殿里放了冰块。
    冰块消暑倒是好用,但冰块会化成水,圣人见不得清水,四处放冰块的角落拿布巾遮遮掩掩的盖结实,落在端庆帝眼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反倒又引得他发了一回癔症。
    明明之前开春那段时日,已经两个月没有发癔症了。
    御医们也没法子。屋里太热了会中暑,放冰块会引发癔症,一口清水都喝不得,油腻浓汤又喝不下去。夏日燥热,无法可想,只能硬生生忍过这个季节。
    朝臣们都听闻了圣人苦夏、身子不好的传闻,各个长吁短叹,心情郁闷。
    突厥人要求和亲的国书,又正好卡在这个时候,不上不下的。
    “裴中书回来了,就请看看吧。这就是我们大闻朝的边境睦邻。所提要求,简直是匪夷所思”
    李相扔过来的奏本,就是鸿胪寺上奏的那本奏章,裴显早从姜鸾那处看过了。
    他略翻了翻,合起奏本,往长案上一扔,
    “和亲之事不必议。两位应该都无意见关于突厥新可汗,裴某曾和他打过几次交道。”
    李相和崔中丞露出了倾听的神色。
    “这位薛延陀部出身的新可汗,打仗是一把好手。当初在河东边境时,裴某和他对阵过几次,性情奸猾如狐,无诺无信之人。他新得了大可汗的位子,正在志得意满之时。诸位看他送来的国书口吻,应该都能看得出来此人狂妄无边,对我朝并无任何敬畏之意。”
    “针对薛延陀新可汗的这封国书,裴某有个提议。”
    在李相和崔中丞的注视下,裴显起身走到政事堂的明堂大匾额下方,在通亮灯火映照下平静地说,
    “冷待和亲公主,藐视大闻朝廷,辱没皇家尊严。出兵打吧。”
    出兵的提议不是那么容易通过的。
    政事堂其他两位重臣都没有立刻应声。
    李相兼领了户部尚书,管着朝廷的钱袋子,眼神闪了闪,说了一句,“朝廷没钱。”
    裴显早就等着他说这句。
    “朝廷总是没钱,李相每次都是这句。听习惯了。”他的视线转向崔知海。
    崔知海叹着气说,“去年太行山兵败,二十万精兵,葬送了大半。皇太女殿下五月里太行山招魂,召回来八万英灵。哎。各方还打算着休养生息几年又起刀兵啊。”
    裴显冷静地指出,“号称二十万,实际只有十二万六千。阵亡八万,伤残两万有余。剩下两万余兵已经收拢重新编入南衙禁军。”
    崔知海听得牙酸,“裴中书,本官是在和你计算兵力吗本官是在跟你说,穷兵黩武祸国,朝廷和民间都要休养生息啊。”
    当日的政事堂议事,除了共同议定不和亲的主旨,其他的都不了了之。
    姜鸾听说裴显主战,是在第二天的事了。
    这天正好来了新邸报,邸报上没提,但谢澜抽空过来值房替她讲解时,同样提到了鸿胪寺递上朝廷的国书,以及所有人都在私下里议论的,裴中书主张发兵出征的事。
    姜鸾当时正在托着腮发呆。
    发兵的年份似乎不太对。
    在遥远的前世里,她依稀记得,确实对突厥动了兵。但那是在好几年之后的事了。
    耳边是谢澜讲解邸报的清越嗓音,她边听边走神。
    上一世,她从洛水被捞起的那个秋冬,身子受损太重,几度濒死,太医们使尽解数把她从鬼门关拉回来,但身体情况,比现在她二兄的情况还要糟糕。
    那个秋冬,她始终浑浑噩噩地躺在床上。一闭眼,就是黑夜,一睁眼,天亮了。床边侍疾探病的人来来去去,她连睁眼看清楚来人的力气都没有。
    如果是那段时间里,突厥牙帐换了新可汗,提出了和亲的要求,被裴显驳回去,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她气息奄奄地卧床不起,浑浑噩噩的那几个月,甚至可能打过几仗了。
    姜鸾正出着神,耳边抑扬顿挫的清冽嗓音停下了。
    “殿下今日心神不宁。如果无意再听下去的话,容臣告退。”谢澜收起书简,起身要走。
    姜鸾好笑地拦他。
    “你原本脾气没这么大的。怎么自打进了吏部,人忙了,脾气也见长。”
    她唤了谢澜的小字,“刚才确实分神在想些事,已经想完了。好了静泽,继续往下说吧。我专心地听。”
    谢澜已经走到了门边,听到那声静泽,在门边停了片刻,低低地喟叹了一声,转身又走了回来。
    “殿下可是在想裴中书发兵出征的提议,为他的安危担忧”
    他平静地陈述,“朝中有大批武将,不必裴中书亲自出征。殿下无需忧虑。”
    “刚才倒是没想到这些,被你提醒了一句,倒是想起来了。”姜鸾掰着手指数,
    “玄铁骑麾下大批精锐,薛夺,文镜,放出去都是可以镇守一方的主将”
    “朝廷不会让玄铁骑出身的将军领兵讨伐的。”
    姜鸾一怔,视线抬起“嗯”
    “裴中书位高权重,二十六岁的年纪,已经任职中书令,入了政事堂,开了兵马元帅府。他麾下的玄铁骑嫡系若是再立下军功,朝廷如何再封赏裴中书”
    谢澜平静地摊开邸报,重新寻找下一份需要解读的朝政消息,
    “再进一步,只能封王侯了。裴中书正值盛年,十岁都未到,封王封侯太年轻,也太危险。这次即使定下了出征,领兵出战的必定不是裴中书。臣的愚见,十之会是家兄谢征。用家兄的腾龙军出征安全得多。”
    姜鸾听着听着,纠结起来。“谢征和二姊才新婚不到两个月。二姊会难过的。”
    “家兄如果领命出征,殿下可要阻拦”
    姜鸾没想好。
    她心烦地翻起了邸报,翻得纸张哗啦啦地响。
    等今日的邸报讲解说完了,两人闲谈了几句,确认谢澜最近在吏部过得不错,她放心地往紫宸殿方向走去。
    端庆帝的精神不怎么好。
    他的病症格外苦夏,这个夏天过得艰难。
    最近两天虽然没发癔症,却有许多朝臣排着队的求见他,见了面就大礼拜倒,说的话都大同小异,齐声表示了对战事的忧虑,对强硬支持出征的裴中书的忧虑。
    王相虽然退隐了,朝中还有大批文官。中枢文官是天下文人的脊梁,他们有团体的意志。当朝廷政事的走向偏离儒家推崇的中庸长久之道,他们就站出来了。
    主和派要求驳斥国书的和亲要求,把使者赶出京城了事。才安稳了一年,何必轻易再起刀兵。
    少数主战派,也表示了对裴显领兵出征、权势过重的忧虑。要求由谢征担任主帅,收回裴显的兵马元帅府,加以制衡。
    端庆帝姜鹤望几乎被这群不肯罢休的文官烦死。
    姜鸾走进寝殿时,姜鹤望正恹恹地坐在龙床,喝梨子水。
    “阿鸾来了。”他无精打采地说,“过来坐,先别说话。让周围静一会儿。被他们吵了一早上,吵得脑壳疼。”
    姜鹤望絮絮叨叨地抱怨,“要我看,裴中书领兵打突厥正好嘛。他早先在边境跟突厥人打了四五年,经验老道,河东那边的兵马也服他。换了谢大将军过去,他的腾龙军都是辽东汉子,拉去西北打突厥人我觉得不太行。”
    “偏偏他们都说裴中书权势太重,带兵出征容易生出异心,叫我把裴中书的玄铁骑调拨给谢征用。我下不了旨,怕裴中书记恨了我,又怕你二姊哭着过来骂我。”
    姜鹤望烦恼地连手里的梨子水都喝不下了。
    “做的什么鸟皇帝。整天听人吵得乌烟瘴气的,还不如当初在晋王府里自在。”
    他从荞麦软枕头下面搜寻了一阵,找出一根长发,半截黑,半截白,沮丧地托在掌心里递给姜鸾看,
    “瞧瞧为兄才多大,为了突厥这道羞辱国体的和亲国书,要不要打,派谁去打,硬生生愁白了头发啊。”
    越看着白头发越难过,撕心裂肺地咳嗽起来。
    “一个个平日里表面上嘘寒问暖的咳咳,一旦吵起来,就忘了朕咳咳身上的病了”
    姜鸾拍着二兄的背。
    “二兄歇息吧。和亲国书的事交给我,去找裴中书商议商议,再去问问谢大将军自己的意思。”
    姜鹤望心里难过的事不止这一桩,都积到一起去了,愁得生了白头发不全是为了政事。
    他抹了把发红的眼角。
    “想虎儿了。都多久没见着面了。顾家六郎至今找不到人,皇后和朕离了心,她自己倒是按规矩每天过来侍疾,人冷冰冰的都看不到个笑容,朕好说歹说,她一次都不肯抱虎儿来她拿虎儿逼着朕低头啊。阿鸾,你说,要不要发诏令下去,戒严京城,彻查顾家六郎的下落”
    姜鸾听着听着,脸上的神色也冷了。
    二月里王相最终同意从朝堂里退,刺杀裴显的罪状是一桩,谋害顾六郎的罪状是第二桩,城外的坞堡里私铸甲兵的罪状是第桩。
    桩致命的把柄握在她和裴显的手里,王相身后站了整个太原王氏,不想和他们斗得鱼死网破,两边互相妥协,各退了一步。
    王相辞官归隐,王氏其他入仕的族人不受影响。
    姜鸾把手里的所有把柄,包括文镜带回来的那架强弩都销毁了。
    端庆帝至今只知道,王相年纪大了,想要做个富贵闲人,在家里过几年含饴弄孙的好日子。顾六郎这么久没找着,说不准被人哄出了京城谋财害命,多半已经凶多吉少。
    姜鸾劝阻她二兄“不必。顾六郎区区一个未出仕的士子,就算顶着皇亲国戚的身份,也不值当为了他戒严京城,惊扰万民。二兄好好歇息。我去找顾娘娘说。”
    端庆帝疲惫地躺下去,还在不放心地叮嘱她,
    “你们好好地说。你二嫂性子执拗起来,我也没法子劝她的。莫要惊扰了虎儿。实在劝不动她的话,帮我看看虎儿,最近好好的,无病无灾的也就行了”
    姜鸾没应声。
    走出去时,喊来了看守紫宸殿的薛夺。
    “顾娘娘的椒房殿,守卫多少人哪一卫的禁军在值守”
    “是北衙禁军神策卫。都是从前军里相熟的兄弟。”
    姜鸾点点头,“很好,那就连打也不必打了。”
    她走出几步,回头望了眼巍峨的紫宸殿,“点两百兵,随我去椒房殿。”
    椒房殿大白天里门户紧闭。里头静悄悄的。
    朱红正门被拍门环叫开时,当值的北衙神策卫中郎将亲自迎出来,对姜鸾行礼起身,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顾娘娘下令,除非是圣人亲至,其他任何人来,一律不开门。”
    姜鸾看了眼身后的薛夺。
    薛夺叹着气过去,一把搂住军中相熟的那位将军的肩膀,把人带到旁边去,“兄弟,跟你说,皇家的家务事,你别掺和”
    姜鸾走进了空旷的庭院。
    乌皮靴底踩在青石砖上,笔直穿过庭院,不疾不徐地往后殿方向去,脚步发出清脆的声响。
    打扫的宫人被惊扰了,从各处纷纷递来吃惊的视线,看清了不速之客的身形后,又迅速地原地跪倒伏地行礼。
    “所有人听好了。”姜鸾吩咐下去,她的声线不大,但在寂静的庭院里传得很远。
    “圣人担忧爱子,本宫今日奉命探望侄儿。不许有任何人通风报信。但凡有试图报信的,就地打死。”
    各处跪倒伏地的宫人们肩头颤抖着,纷纷低身下去,伏得更低。
    后殿同样门户紧闭。
    大白天里,各处都静悄悄的,宫人都蹑手蹑脚地路过,听不到什么活人的动静。
    顾娘娘在最西边的寝间里躺着。
    她嫁入皇家年,经历了娘家从未遭逢过的惊涛骇浪,从晋王府里时就觉得步步惊心,极力阻止晋王出府。
    晋王不听她的,坚持出了府。虽然登上了九五之尊的高位,却落下了一身的病症。
    她侍疾到精疲力尽,对着病骨瘦弱的夫君,暗中不知垂泪了多少次。如果要她选,她宁愿不要现在这身尊贵荣华,回去平平静静的晋王府,关门闭户地过他们的小日子。
    她怨恨她夫君身边的所有人。怨恨整日里撺掇她夫君谋大位的谋士,怨恨给她夫君暗中送来手书支持的王相。怨恨在她夫君面前提议选妃的御前内侍。
    夫君的两个妹妹,两位天家公主,原本都和她关系亲近,姑嫂偶尔还能说说心里话,抚慰她动荡不安的心。
    但朝臣们拥立了夫君的幺妹,姜鸾入主东宫,成了大闻朝头一任的皇太女。
    短短半个月后,她就生下了虎儿。
    如果虎儿是个女孩儿,她也就认命了。偏偏虎儿是个男孩儿。他理应是下一任的东宫皇太子。
    娘家人忧心忡忡。父兄几次入宫,悄悄地和她提起,当心看顾虎儿。虎儿是圣人嫡子,挡了皇太女的道啊。
    她的夫君的病情时好时坏,半死不活,她见了夫君只有忧伤难过。让她开怀的只有虎儿了。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顾娘娘日夜辗转反侧,饱受了爱别离之苦。
    越爱重,越恐惧。
    姜鸾在她心里,渐渐地从活泼亲近的小姑,成了挡在虎儿面前、时刻准备着血口噬人的猛虎饿狼。
    顾六郎又失踪了。
    圣人不愿为了搜寻顾六郎戒严京城。
    到了现在,她已经开始觉得身边的所有人都可疑,她一刻也不能放虎儿离开她的视线。她时常头痛欲裂,一点点的响动都能惊扰了她,大白日里椒房殿的宫人连大声说话都不敢。
    她爱重虎儿,一刻也离不开虎儿,但虎儿是个活泼多动的小婴儿,他现在九个多月,已经学会了往前爬,他一刻不停地想要爬出狭窄的卧寝间小榻,想要探索外面新鲜五彩的世界。
    个奶娘轮流看顾着虎儿,但小婴儿的精力实在太旺盛了。昨天一个不慎,还是让虎儿爬下了小榻,他在新鲜的青石地上东抓抓,西摸摸,高兴地手舞足蹈。
    被假寐惊醒的顾娘娘发现了。
    顾娘娘控制不住地大发了脾气,把失职的奶娘拖出去庭院外头打了个半死。椒房殿的宫人从未见过对人和善谨慎的顾娘娘露出雷霆暴怒的样子,就连娘家陪嫁进宫的几个亲信女官都惊恐得跪倒了一地,瑟瑟发抖。
    姜鸾在庭院里发下的敕令其实是多虑了。顾娘娘如今情绪变化剧烈,喜怒难测,椒房殿的宫人们都尽量避免去娘娘跟前触霉头,能躲多远,都躲得远远的。
    姜鸾很快寻到了顾娘娘和虎儿所在的寝间。
    顾娘娘的声音温婉地从门缝里传来。
    “虎儿乖,娘娘跟你玩。外头危险,我们不去外头。”
    门里响起了一阵拨浪鼓的声响。
    只可惜拨浪鼓被虎儿玩了几个月,早就玩腻了。虎儿的哭声从门里响起来。
    虎儿是个壮实的小子,哭起来惊天动地,隔着门缝都觉得吵闹。
    顾娘娘爱重虎儿,但她头疼,受不了虎儿大嗓门的哭声。
    “外头有什么好的,为什么你非要出去。”
    她幽怨地说,“你耶耶不听我的,那晚非要出去,非要进宫。他是侥幸留了一条性命下来,如今人躺在紫宸殿里,和我们的椒房殿只隔了两里路,娘娘数过了,千步。只要千步,慢慢地走,一刻钟就走过来了。这么多天了,你耶耶一次也没过来看我们母子。二十岁年轻力壮的男人,无论在哪处都是那家的脊梁骨,千步都走不动”
    顾娘娘低低地啜泣几声。
    虎儿听不懂母亲在说什么,但婴儿五感敏锐,能够越过言语,感受得到母亲压抑低沉的心境。
    虎儿呜哇哇地哭得更大声了。
    顾娘娘哭了一场,哽咽着抱着虎儿,“虎儿不哭,我们不出去,我们就在屋里好好地玩不行吗屋里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为什么还要往外爬你不喜欢娘娘吗”
    姜鸾听到这里,已经听得足够了。
    她走过去,敲了敲紧闭的木门。
    安静地仿佛除了顾娘娘和虎儿再无别人的寝间里,骤然响起了一阵慌乱的响动。
    过来开门的,是顾娘娘身边的亲信女官,风信。
    风信想不到门外站的居然会是姜鸾,露出惊惶的神色,本能地回身去望顾娘娘的方向。
    顾娘娘在里间起身,隔着垂落的轻纱帐,也看到了门外站着的姜鸾,一瞬间露出了同样的惊慌而防备的神色。
    下个瞬间,她平静下来,勉强笑了笑,“阿鸾来了。怎么都没人报进来,连个招待上茶的时间都没有。”
    姜鸾不等有人来迎,自己走了进去,说了声“顾娘娘安好。”擦身走过她身侧,无视顾娘娘抬手欲阻拦的手势,径直走到靠窗的小榻边,对着哇哇大哭的虎儿,平静地招呼了一声,“虎儿,姑姑来看你了。”
    虎儿见了陌生漂亮的面孔,大感新奇,乌黑溜圆的大眼睛盯着她猛瞧,哭声一下子停了。
    姜鸾拿起旁边搁着的拨浪鼓,摇了摇,“去年冬天姑姑拿给你玩儿的。虎儿抓着拨浪鼓学会了翻身,还记得吗”
    虎儿当然不记得了。
    他也不要拨浪鼓。拨浪鼓玩儿了几个月,他瞧都瞧腻了。
    姜鸾把拨浪鼓往旁边一扔,对虎儿伸出了手,
    “虎儿乖,姑姑带你出去外头玩儿。”
    顾娘娘赶过来,挡在小榻边,勉强笑着,“阿鸾,虎儿还小”
    “虎儿不小了。”姜鸾说话的语气平静到近乎冷漠,
    “九个多月的男孩儿,整天关在屋里哭,娘娘想要个我们姜氏出个什么样的皇家嫡长子”
    她不顾虎儿惊恐的挣扎,手臂用力抱起,吃力地把胖墩墩的婴儿抱在手里,转身往屋外走。
    顾娘娘疯了似的冲过来阻拦,伸手就要把虎儿抢回来。
    薛夺始终不远不近地跟在姜鸾身后,此时停步抬手一拦,客客气气地把顾娘娘挡住了。
    “皇太女殿下奉圣人命,前来探望小殿下。”
    姜鸾没搭理身后的纠缠,抱着虎儿几步出了光线阴暗的寝间,走进外头空旷的庭院里。
    外头庭院被宫人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大片大片的整齐青石板地,光洁如新,连片落叶都没有。
    虎儿被抱起时的一两声惊恐哭声早停了。
    他瞪大黑葡萄般的眼珠,四下里新奇地望个不停。
    近处的花草灌木,头顶上枝繁叶茂的树冠,更远处的朱红宫墙,披坚执锐的禁卫,细碎的阳光从头顶树荫缝隙里洒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有趣。
    姜鸾毫不客气地把虎儿往青石板地上一放,拍了下小屁股,“爬吧。”,,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