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正式启程南下

六月十日。
京城的白天越发炎热,夜晚暂时还算舒适。
趁着还没到最炙烤和暴雨频发的时候,王宏宇下令出发。
从京城到郧阳。
走最快捷的官道,线路依次经过保定府、顺德府、大名府、开封府、南阳府、襄阳府,最后抵达郧阳府。
沿途有各个府县乡镇,以及可供歇息的驿站。
主力兵马一般在野外露营歇息,但平时也是有部分人可以入城住宿、住在驿站或者到村镇借宿歇息。
一行足足有3000多人,不可能挤在一起走,而要安排先后顺序。
王宏宇做了一个计划。
自己为首便装在前。
秦灵、周义杰、李铁柱以及:少量斥候、护卫等人跟着自己在前开路。所有人都身穿便装,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积攒一些有用的情报,为以后的人脉和开产业做准备。
传教士、工匠和流动图书馆居中。流动图书馆肯定要发挥些作用,而且涉及到准备沿途的产业,也需要他们的参与。
大哥棺椁和浑河军押后。
这是天启下诏批准的重要事项。他们殿后一边赶路,一边宣传浑河血战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做少量招募,为后续扩大新军,做一些准备。
一行准备立刻出发。
因为前段时间东林党诬陷抗建奴英雄王宏宇,以南军为首的明军抗击建奴入侵辽东的故事简报、评书、随处可见,甚至有人把这些故事编成剧本登上了舞台。
六月初十天刚蒙蒙亮,王宏宇带着秦灵、周义杰、李铁柱以及少量斥候、护卫等第一拨人刚要出行,就有人来报:
通州通往保定的大街、大路两旁数里之内数万百姓自发为周敦吉送行,多数人带着白花,还有人披麻戴孝,正在等待周敦吉的灵柩。
天启皇帝和王宏宇如此高调护送周敦吉灵柩回乡,是为了让国人不忘国恨家仇,激起民众的爱国、拥戴英雄的热情。
没想到效果如此好,几乎让王宏宇措手不及,好歹作了准备,否则眼前的局面就难以应对。
不一会,浑河军军营大门打开,前面是一队举着挽联、旗幡、长枪的开路队伍。
蓝色挽联上书写着白色大字,左联:高瞻远瞩忍辱负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右联:不屈不挠失志不渝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横联:军魂长存。
左右是两队身披白盔白甲肩抗丈八长枪的护灵武士;十六名身高体壮身穿白色孝服的军士抬着周敦吉的大红棺椁居中,上面罩着围帐。
直到护送队伍远去,百姓仍然长跪不起,悲痛之情即便是万历皇帝、泰昌皇帝驾崩也不曾出现。
十里长亭早有人备下茶水、干粮,大车小车停满了官道两旁。这是另外几波送行的队伍远远等候,他们早已知道通州街道已经布满了送行的百姓。
小舅刘若愚和孟彪等人来送行,带了许多果干、肉脯等吃的,以及轻便的小自鸣钟。
孟彪还派了十几个值得信赖,经商能力不错的心腹跟着王宏宇走。
艾友芝前来送行,嘱托尊师邹元标的意思书院会一直为他打开。守护好西南,对付奢安两家土司。邹元标在朝廷会对此事给足够的支持,也乐于培养实干的官员,一同振兴大明。
不再逗留。
王宏宇等人立刻出发,几十人便装骑马在前,流动图书馆居中,浑河军抬着周敦吉棺椁殿后。
第二天一早,王宏宇就如期抵达保定府。
保定城外满是平原,此时正是小麦即将收割的时节。
此时水稻因温度、用水和育种原因,还没有大面积推广到黄河以北。
玉米、红薯等美洲作物,被艾斯板鸭人带到吕宋后,又被引入福建、广东、广西。逐步选种适应,要到河北的话还要经过相当长时间。
北直隶中部南部,包括保定在内的地区,实现一年两熟种植,一般是初冬种冬小麦,夏季收获。然后种被通称谷子的粟,深秋收获。
此时城外一望无际的田野里,许多辛劳的农民收获小麦,种下谷子。
这一场面在京城以北很难见到。
因为小冰河时期寒冷,北直隶的靠北的地方,冬季太冷种不了冬小麦,只能等到春季种下春小麦,到秋季收获。
所以只能一年一熟。
这也是不适合选择关外,开设第一个根据地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基础才是关键。
仅凭当地一年一熟,亩产二百斤,很难供养数量足够的脱产兵。
没有海运的粮食,没有朝廷陆路运输,关外只能以半耕半战的兵马为主力。
然而不脱产的兵马,已经不能适应晚明到明末的残酷挑战了。
努尔哈赤一年一抢,供养起来的数万精锐脱产兵,如果对付轻甲不脱产的兵,一个能砍十个。
丢失辽沉以后的整个京城以北的粮食产出,都不够养八旗三倍以上的兵力。
所以经济基础是关键,尤其是先解决吃饭的问题。
一旦是能实现一年两熟的区域,农耕往往就能站住脚。
这也是自古以来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
当然,大明也有自己的放牧,也有自己的西北非农耕人口。
所以才有三边的精锐骑兵。
王宏宇驻足眺望,保定城外没有一处适合耕作地方被荒废,今年此地也没有遭遇灾害,农民们的辛劳可以得到不挨饿的结果。
到了城门前,看到商人百姓进进出出络绎不绝。
人们虽然又黑又瘦,现在还没接连发生可怕的旱灾蝗灾鼠疫,也没征收与日俱增的辽饷、更没有满清经常破关把黄河以北抢个精光。
没有农民起义、没有末世光景……
这就是天启元年,1621年的真实景象。
如果历史照旧,几年后就会有满蒙大军打破关墙,走到哪抢到哪,所过之处一片白地。
不躲入城里就会被捕捉为包衣奴隶。
躲入城里也会失去一切牲畜和工具。
耕作的时节被耽误,种子工具全都没有。
第二年还要追加辽饷……
还没来得及想怎么办,干旱、蝗灾、鼠疫齐至,苛捐杂税陡然暴增。
三年内死掉许多人,也许撑过来的稍微能活下来喘口气。
满清蒙古又破关墙再来一次……
那时的农民将面临是这样的惨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nShuW.cc。《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