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收编几家书院为己用

八月骄阳似火,竹山县的山林里也冒出滚滚热气,正是铁矿、焦炭和冶炼蓬勃发展。
酷热天气挡不住众人对过上更好日子的向往。
目前产出的工具,多用于普通农业、手工业,虽然产量一般,也并非外面没有的,但就是本地刚需。
开采矿石需要大量锤子小车,冶炼更是对工具有损耗。
竹木木材需要大量斧锯锛凿,家具作坊要用得更多了。
建设军屯除了工矿也要开辟梯田,在王宏宇的规划下,建设军屯按照山势开辟出一块又一块,既整齐又美观的梯田。
梯田在这个时代发展有阻力,除了工具和运输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家庭。
以家庭为单位,专门开垦梯田难度太大、成本较高、各家矛盾太多。
建设军屯刚好突破了这些问题。
建设军屯的编制与改编的浑河军一样,以伍、什、队、哨、营、标为单位进行编组和劳动,所以在生产和分配时,基础单位不是各自的家,而是责任到人的各层组织。
家属也像是军卒家属,平时生活跟丈夫、家人在一起,劳动时根据是否合适与自愿,也编为伍、什、队等组织,从事纺织、炊事、医护、种粮、种果蔬等劳动。
简言之,在生产中采用以队为单位,而不是以家为单位。
所以会有一定程度的规模化,梯田是以队为单位整体的,这样就没有各家不愿意开垦梯田中位置不好的情况。
当然,解决了小家不愿意高强度开垦梯田,以及各家位置不同、动力有限、纠纷众多的问题。可是,还有新的分配问题。
王宏宇对于建设军屯的分配、对于各个手工工场的分工和分配,都有一些构思和想法。
差不多要逐步推进落实了。
目前建设军屯供给伙食,依靠充足的启动资金,可以提供吃饱饭的同时,补充一定量鸡鸭鱼蛋、瓜果蔬菜。
同时对建设军屯的屯民有基础的一年6两银子费用,在吃饱饭的基础上还给工钱,算上这个时代不错的待遇了。
大伙有收入,既可以攒钱家用,也可以用来提高自身生活。
另外按照工作量、技能本领、辛劳强度、合作效果、道德品质、众人口碑等有额外奖金。
按照众人水平,平均每人奖金一年也有6两银子,跟基本报酬一样多。
这样积极性就出来了。
另外盈利的金额,除了投入再生产,也会有一部分拿来由屯民集体商议使用方向。比如是买些食物来发,还是建些竹木房子,会由大伙以队为单位来拿主意。
这就是新军的体制,组织度高、待遇良好、积极性高还自下而上。
这一切的前提是,启动资金充足,且这些产业都能大赚。
大赚这件事,一般是最不稳定的,但却是王宏宇最有把握的。
「家具订购排到了明年三月?预计会有9000两以上的营收?」
王宏宇颇有些欣喜地看向秦灵,后者却脸色依旧冰冷,只是点头确定。
自周敦吉牺牲以来,她就几乎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之前的活泼,变得冰冷而又专注,对于这些情报绝无可能出现差错。
看着她一身蓝紫色苗装,再加上这样的表情,真难以想象她曾经那么阳光。
冰冷的眼神依旧没有什么感情,见如此王宏宇回到商业和情报的话题中来:
「这个势头不错,一个月后「郧汉家具堂」建成开工,往后半年能完成这些订单量已经和3000行军折叠床就很不错了。
下一步情报,要调查一下书籍方面,襄阳的自然要拿下,武昌那
边也要拓展。」
「是。」
秦灵领命而去。
她目前率领一营浑河军驻扎均州县,由于靠近武当山,往来的富贵者不少,是搞商业需求和情报的好地方。
襄阳和谷城也开了店铺,下一步是到武昌去。
有足够的产业,才能支撑起自己买粮养更多的兵。
目前已经布置的产业,估计要搞两年再根据盈利情况和产业规划,再进一步投产更多产业。
家具大手笔、大规模,书籍、酱料和军械相对规模小一点,但王宏宇更看重。
书籍除了赚钱,还有沟通各地、传播思想、宣传号召的作用。
目前即将出版的书籍和军械杂志已经准备好,可直接影响保定-天津、郧阳-襄阳这两大区域。
除了文士以外,正好侧重于营兵、卫所。
几部西书也做好了翻译、校对和印刷准备,只等时机成熟就可以出版。
浑河军识字率达到一半以上了,识百字者也有500人之多,接下来除了内部自学活动,也要指定一些读物了。
传统的篇目已拜托乔己百遴选,一些有引导性的,则是自己和王徵、周兆安选了几本。
除了专门给军内学习,还打算着手学堂和书院了。
郧阳共有勋山书院、龙门书院和秋江书院。
除了郧山书院人声鼎旺,另两个快要门可罗雀了。
除了本地人口不多以外,更主要是脱产士族人家比较少以外,教书先生都不太够。
要么去了郧山书院,要么去华家、张家等员外家里的私塾去了。
这对王宏宇来说是一个好机会。
可以着手接管郧县的龙门书院和竹山县的秋江书院。
尤其是秋江书院,当地周家可以影响,建设军屯需求也非常旺盛,可以未来将其发展为工矿技术学堂。
龙山书院则计划徐徐渐进,先跟华家等合作插手其中,再逐步改造收编变革。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App】
既然准备着手学堂,有了周家、华家,以及乔家跟随来的人,也要专门准备各类教材。
如此,就有教材类、宣传类和翻译类三种方向的书和杂志准备出版。
教材类有唐宋八大家的文学作品,出版八大家的作品主要是体现浑河军的教育,跟官吏、士族、文人、政客以及全国学子日常研读有一定交集。
士大夫研读四书五经,这几个实用性虽然大于诗词歌赋,但是门槛太高,又受到科举存在固化,所以不在自己教材之内。
而诗词歌赋也是此时文官、文人所爱,教材包含这些,这样比直接宣布自己跟他们所学没有交集要好很多。
然后是农学、医学、兵学和杂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inShuW.cc。《新书网》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inShuW.cc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