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流民东渡

小说:万历佑明 作者:枫渡清江

如今的汉人的确很难被买为奴。
因为朝廷已经开始在礼法上把百姓真正的当人。
所以,朝廷开始主动解决灾民重建家业和人多地少的问题,而不是再靠士绅解决,即靠士绅通过收买奴仆奴婢的方式,来吸纳灾民,缓和人多地少带来的矛盾。
第一批从受灾地区迁出来的灾民,已经在定海登上了去东瀛的船只。
到如今的万历十四年,原倭国九州松浦半岛已成为大明东瀛教化区五年。
故而,从长崎、平户到定海的贸易航线已更为繁忙。
基本上,大明水师已很熟悉这条航线的气象情况和地理情况,从这里去东瀛自然也不再算是什么冒险的事。
甚至可以说,这一段海域已经是大明内海,从这里去东瀛已经可以算是内贸航线。
但对于第一次出海的高自嘉而言,在摇摇晃晃的船上度过七日还是很战战兢兢的。
他还是有些担心自己会不会一不小心就跟着整个大船倾覆进海里,更担心去的地方并没有那么好。
不过,让高自嘉安心的是,船上的官员每天都会给他们这些愿意去东瀛移居的百姓,发一笔银元和配有蔬菜、动物内脏、米饭等为主要材料做成的食物。
发的银元就是他们这些百姓的安家银。
只是,朝廷为了让这些迁居去东瀛的百姓能每天都期盼有银元发,进而减少对移居东瀛的焦虑之感,才会把安家银分批发,每日只发一点,直到七天到达东瀛后,才一次性发完。
另外,蔬菜和内脏主要是避免败血症和夜盲症。
虽然大明朝廷这样做,只是为了能让更多的人移居东瀛,增加当地汉人数量,进而加快汉化,增加税收,才给这些坐船迁居去东瀛的百姓这么好的待遇,但对高自嘉这些迁居东瀛的百姓而言,这的确让他们体会到了朝廷的温暖,而都没有怎么闹事,即便有因为晕船而吐得很厉害的,也没有埋怨什么。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何况。
这些迁移去东瀛的百姓本就多是无地无粮下一步不是饿死就是投大户为奴或者卖儿鬻女的受灾流民。
所以,在如今朝廷这么善待他们的情况下,晕船什么的苦、远离家乡的苦,对他们而言也就算不上是什么了。
高自嘉唯一有些受不了的是朝廷在卫生上的规矩要求多。
首先,代表朝廷的船上官员会要求他们不能喝生水,必须喝船上烧过的水,而且必须每过两日就要洗一次澡洗一遍头,还说是天子下旨要求的,以尽大可能阻止细菌被带到新地方,造成大规模疫情出现。
自朱翊钧让李时珍通过他让内廷制造的显微镜看见微生物后,大明医学界就已开始有了细菌这一概念。
另外。
在大明在东瀛开始驻军且支持民间去倭国贸易后,就有越来越多的汉人开始深入倭国腹地经商,而也果然出现了汉人在倭国一些腹地带来疫情造成大量倭人减员的情况,而印证了天子所言天朝上国之民去蛮夷未开化之地推行王化,会使当地夷民难以承受这份福气而折寿的观点。
当然,朱翊钧是为不让更多倭人因为对外来病菌的恐慌而排斥汉人,所以才编了这么个观点。
实际上的原因其实就是汉人所处的中原文明更为发达,接触的人多,接触的环境也更多,自然接触的病菌也更多。
所以几千年来已不知道融合与改进了多少基因,对许多病菌也早已免疫。
而不像许多倭国腹地的倭人,因为可能祖祖辈辈世代都是在一个封闭的岛屿上,病菌种类单一,基因库也不丰富,所以对抗新病菌的能力弱,也就往往会造成汉人去倭国会让倭人出现新的大规模传染病,而倭人来汉地则不会对汉人造成大规模传染病。
原因还是因为汉人的文明更高级,基因更丰富,能适应的病菌种类更多。
这跟历史上,西方殖民者去美洲后,造成印第安人大量减少,和西方殖民者带去大量在亚欧大陆上已经被亚欧大陆上的人免疫的病菌,结果造成大量印第安人因疾病大量瘐毙的原因有关一样。
按理。
朱翊钧是不用考虑病菌对倭人造成的影响的。
但有时候谁也不知道在中土已经弱化的病菌在到了新环境后,会不会获得培养自己的新温床,而开始大规模进化为很烈性的新型病菌进而反噬汉人。
所以,朱翊钧还是会严格要求汉人自己要做好卫生防疫管理。
从离开定海七日后,高自嘉和与他一起同行的汉人百姓们总算在大明朝廷的组织下,到达了东瀛长崎。
而高自嘉扯了扯自己身上用沸水煮过的棉衣,拿着水师刚发给他用来自卫的雁翎刀,呼吸了一口来自东瀛陆地上的凉风,且看了一眼陆地上结棚而居的人群后就不由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