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 虚拟拍摄技术

小说:重塑导演人生 作者:方格化石

虚拟拍摄技术同样不是一个很新鲜的概念。
这个技术,其实最早出现于在电视节目上的应用。
也就是70年代末的电子布景概念。
当时有人提出来说,未来的节目制作,可以在只有人员和摄像机的空演播室内完成,所有布景和道具都由电子系统产生。
1992年以后,虚拟演播室技术真正走向实用,成为数字演播室发展的新技术,然后于1994年IBC展览会上首次亮相,并在各种电视转播中得以实现。
再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色键技术的不断改进,而出现的电视节目虚拟演播室系统,同样也是源自于此。
同一时间,这项技术也被人用于了电影的拍摄上,开始还仅限于制作动态故事板,后来就直接运用到了拍摄上。
包括《星战》、《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魔戒》、《哈利波特》,以及再后来的《变形金刚》等等,都对它的发展,起到了应用和推广的作用。
而把这项虚拟拍摄技术玩出了跨越式突破的,还要数卡车司机的《阿凡达》。
卡车司机把动作捕捉(MotionCapture)和运动控制(Motiontrol),直接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动作捕捉和实时渲染技术的联动,一下子走向了成熟。
也就是把虚拟摄影技术整合成了一个商业模块,然后成为广为人知的一种潮流……
有人会问,那可是好多年后的技术了,放在2002年这会儿,是不是也太超前了。
其实不然。
《阿凡达》上映是在几年之后,但其实拍摄是在2005年就开始的,拍了两年时间。
不是因为技术还不行,需要一边拍一边开发研究。
而是因为背后的投资人20世纪福克斯,又在习惯性的整幺蛾子了。
原因很简单,就是前期投资太大,所以开始纠结了。
于是事情闹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就在迪士尼打算接手的时候,福克斯又直接动用了优先权,重新把主动权拿了回来。
不得不说,是真够贱的。
而事实上,卡车司机早在千禧年开始,就联合索尼开发3D摄像机了,其它技术上的研发,也一直在不断的取得突破。
这一世,更是因为有陈默的出现,同样加入了对3D摄像机和放映机的推动,自然更能进一步加快3D电影的整个进程。
所以欠缺的,无非就是3D银幕数量上的欠缺罢了。
这个不能急,因为所有事物的发展,都是需要一个引子或者契机的,原有的历史轨迹上,这个契机的出现,是《阿凡达》的横空出世。
但这一世,谁又敢说不会变成《地心引力》?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
陈默不指望这部电影能拥有《阿凡达》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他毫不怀疑,对于促进3D银幕的推动,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这就足够了……
艾曼努尔和黎耀辉在景北一待就是半个月。
基本上每天都会和陈默凑一块儿讨论半天,也和CG技术人员做过沟通。
还去摄影基地那边,参观过《钢铁侠2》的拍摄,第一次见识到了通过监视器,就能实时直观看到绿幕前演员的表演和虚拟场景结合的效果。
单只是这一条,就足够两个人看的神情振奋了。
在《钢铁侠1》拍摄的时候,他们还没有做到这一步。
当时,靠的是演员和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凭借想象和自我构建,才配合完成的,也是直到后期特效镜头制作完成,才真正具体看到了真实的画面和效果。
但现在已经变得不一样了。
随着虚拟摄影系统的开发完成,已经可以实现演员在绿幕前表演时,背景画面直接被提前制作好的虚拟场景替换,进而呈现在显示器上了。
站点:塔^读小说,欢迎下载-^
这无疑会带给演员和导演极大的便利,对于虚拟拍摄的现场,也更容易做出即时的指导。
也就是说,在这个虚拟摄像系统下。
摄像机拍摄时的位置信息和拍摄内容,会实时传送到虚拟系统之内,画面背景的蓝或绿,也会通过色键抠像技术被清除。
然后自动替换上提前制作好的虚拟三维空间模型,画面拍摄的演员表演,会与三维的虚拟场景合并成一个新画面,新合成好的视频,可以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
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艾曼努尔也是直到这会儿,才知道陈默的底气是怎么来的了。
要知道,当一部电影60%以上都需要以绿幕为背景拍摄,估计有2000个以上虚拟镜头需要在剪辑、特效、声音等各个环节制作,工作人员对照剧本文字描述,去逐一匹配镜头时,那种有心无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