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奇谋

小说:乱世栋梁 作者:米糕羊


    群山之间,一条河流自西向东缓缓流淌,河上航行着一支船队,每艘船船尾都摇着长橹,如同一只只蝌蚪排着长队,逆流而上,缓缓前进。
   有歌声在船队里响起,回荡在河谷里,飘飘忽忽。
   却是鄱阳渔歌。
   跟着大伙吼了一嗓子的李笠,现在‘中场休息’,看着两岸青山,看着潺潺流水,看着长长的船队,感受着迎面吹来的风,惬意得很。
   探手从旁边捞起一捧河水,喝下去,只觉清凉甘甜,低头看着水中游鱼,抬头看着高飞鸟禽,听着两岸山上的各种叫声,想起一首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情此景,用后两句正合适,只是起点和终点不一样。
   正感慨间,前方船只陆续靠岸,李笠所在的船很快也靠在岸边,他上岸时,前锋队伍已在岸上樵采、生火。
   又有许多兵卒在河边捕鱼、钓鱼,动作熟练,所获颇丰。
   动作当然熟练,大伙都是靠水吃水的彭蠡湖好汉,弄起鱼来不是小菜一碟?
   聚集在岸边的船只越来越多,不过井然有序,并不是乱哄哄挤在一起,李笠看着上岸休息、用餐的将士们,信心满满。
   兵贵神速,所以,好不容易得来的战略主动权,可不能浪费了。
   但打仗不是儿戏,要打开局面,就得付出代价,并且承担风险,想要的收益越大,那么,要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
   譬如粮食,此次出击,他们随身携带干粮,但因为个人负重有限,携带的干粮不算多,那么沿途打渔、打猎,就是进行补给的必然手段。
   干粮,要留在关键时候吃,所以现在先吃鱼。
   阵阵烤鱼香味弥漫开来,梁军将士吃着烤鱼唱着歌,气氛十分活跃,仿佛连日摇船赶路的疲惫,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笠前后走了一圈,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吃着烤鱼,看着眼前河流,想着战略。
   如果把魏国比作一个人,那么此时,这个人坐北朝南,舒展双臂,胸膛是关中。
   右手抓着蜀地,左右抓着汉北地区(后世所称南阳盆地),胸膛前,是梁州汉中和东梁州安康。
   因为地形影响,此人左手、右手很难相顾。
   那么,这就是一个机会。
   主力集结于汉水南岸雍州的梁军,又有东面司州兵马可以助战,挥师北上,可以猛地抓住魏国的左手。
   对方无法抽右手来救,只能从胸膛处(关中)‘运气’(调兵),提升左手的力量,那么,梁国只需以此人左臂手肘为落刀点,就能将其半截手臂砍断。
   这是不错的战略,所谓的左臂,就是现实中连接关中和荆襄地区的武关道。
   手肘,就是武关道上的一些险要之地,譬如上洛。
   那么,这一战略要如何实施呢?
   走陆路的话,得先拿下汉北核心穰城,然后西进入武关道,在那之前,魏国援军必然已经冲出武关道,和梁军在易攻难守的南阳盆地决战。
   如果是这样,梁军是撑不住的,因为战斗力还是差了些:骑兵落下风。
   所以,只能走水路。
   从汉中到襄阳,有汉水相连,其间汉水河段有很多支流,源自南北两岸绵延群山。
   在襄阳上游,有一条汉水支流,名为丹水,丹水上游,经过武关道的上洛。
   所以,自古以来,从关中到荆襄,有水、陆两条路,水路为丹水河道,陆路为武关道。
   丹水河道和武关道时常贴近,所以雨季时,一些路段极易被淹,通行不便。
   而上洛,就是水陆交集的转运地之一。
   自关中而来的军队,到了上洛,可以继续走陆路,也可以登船走丹水,顺流而下,入汉水,抵达襄阳。
   或者在沿途某处水、陆交汇处登岸,也是可以的。
   但据说丹水航运不是很发达,真要这么做,得临时打造大量船只,征发百姓做船工,所以往来武关道,基本上走的都是陆路。
   同理,从荆襄地区进入关中,也可以走丹水水路,逆水行舟到上洛,再走陆路入关中。
   不过,这条水路全程大概六七百里,逆流而上,耗时不短,且沿途和武关道贴近的河段有不少村落、城池,关隘。
   想要走水路奇袭,根本是不可能的。
   李笠很快吃完烤鱼,大伙休息了一会,开始干活。
   许多兵卒挽起裤腿,变成纤夫,扯着麻绳,拖曳船只向上游而去。
   未到雨季,此处河段浅滩多,只能靠拉纤,才能让船只通过。
   然后继续摇船,往上游而去。
   鄱阳渔歌又起,无数人唱着歌,喊着号子,踩在河边泥泞里,将一艘艘船拉往上游。
   一向身先士卒的李笠,亲自率领部下奇袭,此时同样当起纤夫,肩上勒着麻绳,使出全身力气,和同伴一起拖着船只向前走。
   走着走着,耳边忽然响起魔幻的歌声来。
   “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
   “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
   大雨倾盆,天地间一片白茫茫,在山腰行军的队伍无法前进,只能各自寻找地方避雨。
   一处避雨处,李笠看着陡峭的山坡,以及模糊不清的羊肠小道,有些忧虑。
   仔细看看左右,发现山坡植被茂密,稍微放了心。
   这种时候,最怕山体滑坡,或者发生泥石流,真要碰上了,全军覆没只是瞬间之事。
   即便躲过一劫,可一旦道路被毁,想要继续前进也会很困难。
   忽然一声惊雷在头顶炸响,吓了李笠一跳,其他人同样如此,身边那年轻的向导吓得跪地,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祈祷着什么。
   过了一会,雨势减弱,也没有雷声响起,看来,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但雨还在下,不能马上走,李笠决定再休息一下。
   冒雨行军容易着凉,此行军中备有姜,可随时煮姜汤,李笠喝了几口姜汤,觉得身子暖起来。
   看着眼前绵延群山,在雨中已经模糊不清的羊肠小道,想到了一个故事。
   子午奇谋。
   子午奇谋,说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大将魏延主张由自己帅精锐走子午谷,奇袭长安,然后汉军主力随后赶到。
   这个计划风险极大,但收益极高,以精锐走子午道突袭长安,进而一举鲸吞整个关中,可谓极有气魄,极为冒险。
   但丞相诸葛亮认为此计极其凶险难以成功,于是弃而不用。
   在后世许多人看来,这太可惜了,因为蜀汉的国力相比曹魏处于绝对下风,正面打不过,耗也耗不起,只能靠奇谋才有可能扭转局面。
   子午奇谋到底是不是史实(魏延有没有提出),众说纷纭,不过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子午奇谋很出名。
   李笠听人议论过,认为此计策变数太大,成功几率极低。
   子午奇谋要成功,得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汉军精锐能够短时间内通过道路崎岖的子午道,而不被魏军察觉。
   第二,汉军精锐抵达长安城外,守将吓破胆,不战而逃,长安不战而降。
   第三,汉军主力冲出蜀道入关中,赶在魏国大军入关中前,抵达长安与奇袭精锐汇合。
   这三点,每一点的变数都很大,尤其第二点,把破城的希望,寄托在长安守将吓破胆、不战而逃上,简直是匪夷所思。
   李笠认为,一个计划,环节越多,变数就越多,越容易失败,子午奇谋的变数实在太多,成功几率极低。
   后世许多人对子午奇谋感觉惋惜,无非是知道了结果:诸葛亮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蜀汉还是没能突入关中,复兴汉室。
   早知如此,还不如当初赌一把。
   这种心理,类似于:当年把积蓄用来开店做正经生意,辛苦了许多年,没发财,还不如把积蓄全拿来买彩票赌一把。
   想到这里,李笠看着瓢泼大雨,陷入沉思。
   山区本来就多雨,如今是春末夏初,雨水渐多,所以遇到下雨没什么奇怪的,在他预料之中。
   只是如此来,行程不可避免延误,变数增大。
   过了不知多久,雨停了,休息足够久的将士,继续前进。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