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泰安五铢

小说:乱世栋梁 作者:米糕羊


    皇宫北,华林园重光殿,起部官员,借助建筑模型,向皇帝、太后及诸位宰辅,讲解淮阴行在的建设情况。
   行在,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淮阴行在,在淮阴城外新建,因为实际上承担别都的职责,所以建造规模不小。
   李笠也在场,毕竟他是行在城池的“设计”之一以及监工。
   总体而言,淮阴行在为矩形,城内实行里坊制。
   城内按九宫格分为九个同等大小的矩形区域,最上(最北)的一行三“格”,中间那“格”为宫城区域,其中包括行宫和行在官署。
   左右两格,为官员、宗室以及各类贵人的住宅区。
   除宫城之外,其他八个“大格”,其内都有九个坊,坊均有坊墙,开有四门(大坊)或二门(小坊)。
   各坊之间有道路隔开,所以整体上看,行在就像是个棋盘。
   李笠根据寒山二城的建设经验,组织人员为行在设计了完善的排水(污)管网。
   这个排水(污)管网,在建城的时候同步建设,确保大量人口入住行在后,各坊(而不是只有贵人居住区)的日常生活污水和排泄物能够及时排出城外。
   又不会因为雨季内涝导致雨水倒灌,使得城里各坊乃至街道污水横流。
   此外,李笠根据寒山城的“市政建设”经验,让行在城内街道路面全部“硬化”,即大量铺设青石路面、水泥路面。
   因为有完善的排水管网,就能确保路面不会有太多泥土、污垢和积水。
   所以,城中道路不会出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满地泥泞的情况。
   对于出行有车代步的贵人而言,道路硬不硬化无所谓,可对于寻常百姓而小官吏来说,雨天出行不用走在污水横流、高低不平的泥泞街道上,这就是一种便利。
   除此之外,城内建筑的细节部分,譬如宫城的布局、各宫殿的样式,李笠不是专业人士,就未参与。
   皇帝萧询看着城池模型,颇为期待,期待建成之后,驻跸淮阴的新生活。
   但他毕竟年少,无论是阅历还是见识,都不足以让他问出多少有深度的问题,也不太理解各种工程术语,以及宫殿设计的精妙之处。
   所以,起部官员的讲解,其实是讲给太后以及各位宰辅听的。
   太后见儿子听着听着有些走神,知道儿子精力不济,便适时结束讲解,随后开始下一个“环节”。
   新钱的发行。
   今年是泰安元年,因为饶州乐安大铜矿的发现及开采,铜产量必然大增,所以朝廷决定铸新式样的铜币,币名“泰安五铢”。
   有司呈上样币,供皇帝、太后及宰辅们查看。
   泰安五铢,形制同寻常五铢钱,外圆内方,圆有外廓,方孔亦有内廓。
   正面是“泰安五铢”四个字,泰、安二字为上下结构,五、铢二字为左右排列。
   反面无字,而是两道交叉的麦穗(阳文图案),一左一右包夹着中心位置的方孔。
   这两道麦穗其实是一禾两穗,即“嘉禾”,有天下太平的含义。
   总体来说,泰安五铢依旧是正常的五铢钱形制,无有效的防伪措施,一旦发行,很快就会有人私铸假币,或者将大量好币窖藏。
   过得一段时间,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假币,要么是残缺不全、被人剪边、凿孔的残币。
   是这样么?
   无所谓,反正投入流通的泰安五铢越多,朝廷就赚得越多,至于流通后的泰安五铢会变成什么“状态”,管不了,也不用管。
   因为泰安五铢不是用钱范批量铸造出来的,而是用机器批量制作出来的,为“机制币”。
   且不是全铜,而是适当加入铅等金属,所以,泰安五铢的制币成本比其面值低,做得越多,赚得越多。
   制币居然能赚钱(滥发大额钱币例外),千百年来,这是头一遭。
   萧询不懂这意味着什么,江夏王萧大款便给侄儿做讲解。
   历朝历代,铸币的成本(整体成本,不单单是铸造成本),肯定要高于所铸钱币的面值。
   譬如,官府要制作一千枚五铢钱(一千文),得花一千一百文的成本。
   所以,对于朝廷来说,铸币是一件亏本的事情,但又不得不做,因为民间需要钱币。
   又因为总体来说,天下缺铜,铜价较高,所以出现一个问题:
   好铜钱熔了之后,即便扣去消耗,之后作为铜料出售,售价,依旧比这铜钱面值要高。
   所以品质好的铜钱,就成了生财利器:把好铜钱熔了,作为铜料出售,能够赚钱。
   加上民间需要大量铜器,所以大量好钱被人熔了铸造铜器。
   或者对铜钱下手,剪边(剪外廓取铜,导致圆形的钱变成多边形)、凿孔(凿方孔取铜,导致铜钱的方孔变大)取铜。
   又有大量富贵人家,大规模存储好钱,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好铜钱消失,怎么都不够用。
   朝廷为了维持民间对钱币的正常需求,就只能继续大量铸币,然后继续亏本。
   国力雄厚时,还负担得起,一旦财政吃紧,币制败坏就在所难免。
   萧询听得似懂非懂,萧大款继续解释。
   新工艺制作的泰安五铢,没必要实行什么防伪措施,防也防不住。
   反正制作成本(总成本)低于其面值,所以只要流通出去,官府就能赚钱。
   加上乐安“水铜”多年的对外销售,铜价缓慢下降,不法奸商若要熔泰安五铢为铜,当做铜料销售,扣去各类成本,极大可能获利甚微,甚至亏本。
   若日后乐安铜矿大规模开采,官府向民间大量销售铜料,使得民间有了可靠地铜料来源,适当缓解铜荒,铜价必然一步下跌。
   所以,熔钱为铜再出售的做法,收益会进一步变小。
   打泰安五铢主意的人变少,市面上流通的泰安五铢,消失或者变残缺的几率下降,民间的钱荒就会得到缓解。
   这对于朝廷整顿币制,是很有好处的。
   萧询听了叔叔关于新钱的介绍,还是听不太懂。
   太后想提点,但急切间,也不知该如何把复杂的道理,用简单的话告诉儿子。
   李笠适当讲解,说新钱有两点好处。
   第一,自古以来,头一次可以实现制币盈利,这可不得了,几位先帝当年都没做到。
   第二,新钱会被许多人使用,使用者不会故意破坏这么好的铜钱,因为这是泰安五铢,比寻常五铢钱要好。
   这么一说,萧询瞬间明白了:
   我做到了曾祖、祖父、父亲都没做到的一件事!
   我的新钱很好,比其他五铢钱都好!
   小孩子总希望自己的成就,能够得到父辈、长辈的认可,总希望自己的表现比“同龄人”强。
   现在,大将军就直截了当告诉他,泰安五铢好在哪里。
   萧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萧大款见了,只觉无奈:方才我说得口干舌燥,还比不上彭城公两三句?
   泰安五铢的介绍环节结束,但新钱的介绍还在继续。
   接下来,是名为“泰安通宝”的铜钱登场。
   这种铜钱,形制有些特别,因为中间的孔是圆孔。
   一枚钱的重量为十五铢,是三枚五铢钱的重量,其币值当为三文。
   但是标称面值为壹陌,即一百文。
   所以这是“一(文)当三十三(文)”,或者“一(枚)当百(枚)”的大钱。
   一般来说,当朝廷开始发行“当十钱”、“当百钱”、“当千钱”,其目的必然是大规模搜刮民脂民膏。
   这种钱,必然名声狼藉,很快就会“贬值”,退出流通。
   谁发行这种钱,谁就是在作孽。
   那么,该怎么向少帝解释,朝廷发行这种面值壹陌(一百文)铜钱的“苦衷”呢?
   众人的目光,聚集在李笠身上。
   这是你的主意,跟你女婿解释一下呗!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