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过分了



    午时过后。
   李承乾踏上了回程的路。
   同行者是那群二代们,还有八百二十一名将士。
   其中,青壮有四百二十人,阵亡八十人。
   秦、程、尉迟等几家部曲共阵亡九十余人。
   百骑阵亡十余人。
   说实话,战损大大低于李承乾心中预料。
   经过他仔细了解后,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就以青壮来说,阵亡的八十人有三十人都是在甬道第一波大战时牺牲。
   而后刘仁轨不得不让老兵顶在正面,青壮负责举盾等侧面支援。
   至于没有进入甬道在外围骑马支援的青壮,因为骑术较差,老兵都把他们保护在人群之中,紧张感虽然不变,但危险性确实少了许多。
   这是好事,但也不是好事。
   李承乾不吝啬以最大的恶意去估算一件事,同时也会在心中思考最坏结局的对策。
   老兵保护新兵是美德,但也不能让新兵习惯了这点。
   为此,李承乾让刘仁轨偷偷去引领新风气。
   正式营可以在友军的裤裆下输出,但白虎营不行。
   老刘欣然领命,并对殿下的远见深感敬佩。
   回去的路途很是枯燥,依然是乘船走水路。
   不过因为来时是逆流而上,回时是顺流而行,时间上要短不少。
   三日...足以。
   .
   长安城。
   一场党项的灭国战役在长安城中并没有引起什么浪花,多数百姓甚至还不知道发生了这事。
   真正让他们感兴趣的,是......和亲。
   大唐将与党项、吐谷浑两国同时和亲。
   这个消息,几乎让所有百姓拍手称赞,都在畅想着未来更加平静安稳的生活。
   唯独有些不和谐的地方,还在皇宫之内。
   李世民今日没在甘露殿处理国事,反而在紫薇殿后寻了处凉亭歇息。
   面前,则是站着他的两名女儿。
   弘化公主与另一名适龄宗室女。
   两名少女皆是十三四岁左右,模样娇小却自有气质,一双大眼满是喜悦的分享着什么。
   只是,在李世民开口之后,俩女脸色霎时苍白,泪珠滚滚而下。
   “阿耶,弘化不想离开阿耶。”弘化公主低声哀求。
   她不愿嫁到吐谷浑,但她也不敢直接拒绝。
   因为从小她们便知道自己的命运。
   要么嫁给王公大臣之子,要么便是走上和亲之路。
   而和亲,显然是条不归路。
   “你是不愿离开阿耶,还是不愿嫁到吐谷浑娶?”李世民失笑道。
   弘化公主沉默片刻,道:“都不愿。”
   “这可由不得你们。”李世民摇摇头,叹道:“你们生于皇室,享受了荣华富贵,自然也有相应的责任。”
   弘化公主紧抿嘴唇,眼泪更是连成一条线。
   自古以来和亲的公主少有能会娘家看上一眼的,几乎从远嫁那一刻起,便是与亲人的永别。
   更别提两国关系若是变化,和亲公主大多成为阶下囚,可谓凄惨无比。
   良久之后,
   弘化公主福身一礼,稚声凄凉泪眼婆娑:“阿耶,女儿嫁便是。”
   “嗯。”
   李世民轻轻颔首,侧头看向一旁。他内心也很无奈,贵为帝王亦有诸多不得已之事。
   女儿远嫁吐谷浑,心中哀伤堪比白发人送黑发人。
   “最多三年,阿耶定大破吐谷浑、党项,将你二人接回大唐。”李世民斩钉截铁。
   “嗯,女儿相信阿耶。”弘化公主擦干眼泪,努力笑道。
   随后,三人便在凉亭中低声交谈。
   虽然每人脸上都挂着笑,但气氛却沉重又伤感。
   直到两个时辰后,酉时整时。
   来福快步靠近李世民低头细语一阵,让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烦躁。
   “弘化,你们俩在此玩乐吧,阿耶要回去处理政事了。”李世民笑着摸了摸弘化公主的额头,转身走出凉亭。
   原本他陪伴子女的时间就极为稀少,若非这次弘化将要和亲,他也不会放着政事不管。
   可谁知就是这样,麻烦也来了。
   来自火药,也来自世家。
   前日的军器监爆炸一事,惊动半个长安城。
   哪怕朝廷顺势放出和亲之事来吸引火力,也无法阻挡其成为某些阴谋家的攻伐利器。
   自今日开市起,便有‘得位不正,杀兄囚父’引发天怒的消息在市井中流传。
   百骑抓了一批又一批,但难以寻到消息的源头。
   多数百姓也不是想要伸张正义,就是单纯的吃瓜。
   部分人则是典型性病态心理,上山的人看不起下山的神,他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当皇帝也不怎么样,家里过得比自己都惨。
   但无论怎么说,在有心人的挑动下,确确实实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陛下,照奴婢看,就该把他们都给砍了,那就老实了。”回甘露殿的路上,来福忿忿不平道。
   作为皇帝,每日寅时起来,晚上子时后才能休息。
   哪怕就如同今日,女儿将要和亲也只能抽出两个时辰来陪伴。
   明明陛下一心为国,那群人怎么就如此狼心狗肺?
   “他们急了。”李世民一声冷笑,面带不屑。
   虽然古代没有舆论这个说法,但具体是怎么回事他怎会不知。
   百姓能有什么看法?
   不识字、不读书,连人生道理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
   对于他们来讲,能安稳活着,才是最大的看法。
   真正在背后煽动这些流言的,只有世家。
   至于原因,李世民更是心中有数。
   无它,因为碰着他们根了。
   贞观元年时,李世民便新设弘文馆,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
   再加上‘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藏书质量与数目更是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也罢了,一个喜欢搞收藏的皇帝也不碍事。
   但谁知李世民又安排魏征、颜师古、孔颖达等人编纂数十部史书、新书,还把这些书籍作为国子监的教材让学生修习。
   而问题就出现在这些新书之中,有大量的算学、律学等。
   在世家看来,你搞收藏可以,大力发展科举我也不怕,但开新的科目......
   那就是真过分了。
   必须搞你!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