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卢照邻



    李泰有问题!
   这是李承乾心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
   几次三番说大兄你别生我气,这绝对是有自己没想到的情况发生。
   那能是何事?
   李承乾皱眉思索半天,也想不到到底有什么事能让自己生气。
   左看右看不过一普通诗会,难不成李泰还能率领文人举起反旗不成?
   真要发生这样的事情,那该生气的应该也是李世民才对。
   想不明白,当真是想不明白。
   一柱香后,李承乾的目光被逐渐热闹起来的会场吸引住。
   如果要说到古代文化,唐诗绝对是无法绕开的一个点。
   这与当时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有着巨大的联系,毕竟只有在物质上有所保障后,人们才会去追求精神上的东西。
   为什么说唐是盛唐,说唐朝百姓生活一定很好?
   在诗词上,就能反映出许多问题。
   明朝人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鲁迅先生也说(真说):我以为一切诗到唐代都做绝了。
   这不是玩笑话,从《全唐诗》上见得到的诗人就是两千三百多名,除开李白、杜甫这种大变态,那些个开宗立派的诗人也有几十位。
   开宗立派的诗人都是数十位,可不是做绝了?
   唐朝三百年,始终没有定于一尊的思想信仰,反而是儒道释相互竞争影响,同时又张开双臂迎接八面的文明,从不担心会被异文化所奴役,思想上面极为丰富。
   只可惜这一切的一切,李承乾都没有看到。
   原因很简单,唐朝人不仅看不起世界,他们还看不起前朝。
   李白就对陶渊明的生活态度极为不解,对他的人生抉择尤为轻蔑,公开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也说过‘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总而言之,唐诗虽承南北隋朝而来,却也发生了极大的变革。
   短短三五十年时间,堪称改天换地。
   在蓬莱殿的一处看台上,李承乾很是感叹道:“若非有字幕,我还真听不明白。”
   坐在李承乾右侧的长乐公主剥了一颗龙眼递给李承乾,轻笑道:“兄长,何为字幕?”
   李承乾笑着接过水果,解释道:“字幕嘛,就是那个纸架,现在的唐诗,生僻字词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的唐诗?
   长乐双眼弯成月牙,笑吟吟道:“莫非兄长还能知道以后的唐诗是何样不成?”
   “当然知道。”李承乾点头认真道。
   “戚,兄长骗人。”长乐却是乐了,大笑着摇头。
   李承乾瞪眼,伸手用力揉了揉长乐盘起的长发,直到弄乱了才道:“现在的唐诗还稍有旧习,沉浸在‘梁陈宫掖之风’中,用字用词略带轻靡浮艳,缺了些朴质真率,在意境上更是欠缺不少。”
   这番话,让长乐神情一震。
   她可不是那些个大字不识的妇人,反而在诗词文学上有着极为不错的休养。
   所以,她既觉得李承乾说的似有道理,又实在无法理解。
   “兄长,那照这般说法,又该如何作诗?”
   李承乾回头,对上长乐疑惑的双眸,忽然笑道:“想知道,那就仔细看看吧。”
   说完李承乾便重新转头看向会场,长乐也顺着前者目光望去。
   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会在作诗阶段已然接近尾声。
   现在还没有作诗的,只剩两人。
   青年一辈的扛把子,卢照邻。
   七夕节公认的诗王,李泰。
   会场上。
   卢照邻看了眼端坐的李泰,脸上浮起一丝自信的笑容,伸出右掌指向纸架道:“越王殿下,请。”
   李泰斜视,老神在在道:“呵,你先请。”
   这话让卢照邻面色微变,皱眉道:“越王殿下如此自信?”
   李泰点了点头,嗤笑道:“本王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不过本王还是想告诉你,你想多了。”
   你想多了......
   这四个字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让卢照邻顿时心生不满。
   自古以来,强者后出手那已经是潜规则了,要不怎么会有抛砖引玉的说法。
   特别是类似这种文会,真要开场就是最强的诗词,你让后来者还有什么脸拿出自己作的诗?
   卢照邻很自信,认为他让李泰先行,是为了李泰好,但没曾想反遭李泰侮辱。
   当真是欺人太甚。
   而俩人短暂的交谈也引起了众多文人的注意,相视之后皆是兴致盎然的紧盯着两人。
   显然,有大戏可看。
   “要某说,越王殿下冲动了啊,应该先出手作诗的。”有文人低语。
   “放屁,某就支持越王殿下,七夕那三首诗实力如何,你们分不清吗?”有监生立即抗议。
   同时,有更多文人加入争论。
   “七夕是七夕,中秋是中秋,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确实如此,某也认为越王殿下有才,可他毕竟也就在七夕时候作了作诗,于往日并无名声,具体实力应该还是要弱于照邻。”
   “七夕怎么了,那越王殿下作的也是名篇,青年一辈有几人能作得出的?”
   “话可不能这样说,作诗写文本就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偶然有所灵感不能完全当作实力。”
   “是啊,虽然照邻兄没有此等名篇,可上等佳作却是不少,这才是硬实力。”
   看戏的文人很快分为两波,一波支持李泰一波支持卢照邻。
   还是那句话,初唐四杰听起来似乎人不少,档次低了一些,可那是放眼整个初唐来看。
   从武德元年(618年)到开元初年(713年),这近一百年的时间都特么被称为初唐。
   在另外三杰没出生的情况下,卢照邻可以说是诗坛一霸,簇拥者极多。
   或者换句话讲,这次参与文会的并投出诗词的上千文人,为什么愿意先出手,就是看在卢照邻的面子上。
   别看有好事者搞了个什么四大才子的称号,但另外三......至少两大才子还是明白,自己不过就是一陪跑的,真正的牛人还得数范阳卢氏卢照邻。
   四周私语愈发增多,李泰紧盯着卢照邻双眼毫不退让。
   良久后,后者突然一笑,晒然道:
   “越王殿下既然不愿,那就由照邻......先行献丑吧。”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