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八章 后宫诞子,六胎七宝

    深夜。
    朱由校看着坤宁宫的方向没有说话。
    李汝华也没有离开乾清宫。
    甚至连方从哲也政事堂赶了来,候在乾清宫门外。
    三人都很紧张,担心会出现意外的情况。
    朱由校自然是最紧张的,尤其是在李汝华建言他下旨表示如果皇嗣有事而坤宁宫所有人陪葬后。
    他知道李汝华是在防着什么。
    但也因此,朱由校更加担忧此时的坤宁宫会不会潜伏着阴谋。
    朱由校现在很想去坤宁宫看看情况。
    但现在,朱由校知道自己是不能去的。
    刘若愚再次跑了来。
    朱由校见此也忙跑了过来。
    李汝华和方从哲也忙跟了过来。
    “怎么样?”
    朱由校问。
    刘若愚喘着粗气,先跪了下来。
    而朱由校则因此神色一凝,大声喝道:“王承恩,传午门羽林与锦衣卫!”
    刘若愚则在这时候才调好呼吸,忙以头撞地喊道:“恭喜皇爷,贺喜皇爷,皇后娘娘成功诞下龙凤胎!”
    方从哲和李汝华两人相视一笑。
    接着,两人迫不及待地也朝朱由校拱手说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此乃大明国泰民安之兆也!”
    “皇后呢?”
    朱由校问道。
    “皇后娘娘平安。”
    刘若愚回道。
    “传旨,坤宁宫上下人皆赐赏三俸,升宫品一级!”
    朱由校接着说道。
    “是!”
    刘若愚回了一句,心道:“这又没我了吗?”
    接下来几日,朱由校其他怀孕的几位妃嫔也陆续分娩,且也都颇为顺利。
    最后,整个天启三年的二月,朱由校合计有了七个孩子,其中五个男孩,两个女孩。
    朱由校对此自然是有些兴奋和激动的,因为他从未想过一天,他会一下子有这么多孩子。
    他不得不承认他的雨露均沾以及辛苦耕耘果然没有白费。
    朱由校现在只希望这七个孩子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长大。
    当然,朱由校也知道皇嗣的出现对于大明的朝局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这意味着他的统治将更加稳固。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都相信多子多福,朝堂上的大臣们也不例外。
    方从哲和李汝华这些站在皇帝这边的大臣们已经兴奋的合不拢嘴,他们觉得这意味着天子和他的天启朝很得上天的眷顾,大明的确有中兴之象,而不是像别的王朝一样到了两百多年后就得步入衰世。
    而礼部也因此立即进本建言皇帝朱由校立即赐皇子名,以备传谕礼部、宗人府登识玉牒用。
    另外,户部诸堂官也因此顺利被李汝华说动,主动上疏请求朝廷严控改稻为桑之事,对桑田增收重税。
    “敕旨礼部、宗人府,皇长子赐名朱慈炜、皇次子赐名朱慈灿、皇三子赐名为朱慈焯、皇四子赐名为朱慈灲、皇五子赐名为朱慈灼,皇长女赐名朱?妍,皇次女赐名朱?奷,令其备好玉牒,仪注。”
    “敕旨户部,下部旨于各布政司、府、州、县,严控改稻为桑之事,凡改稻为桑者,其桑田征收之税当数倍重于稻田之税。”
    “敕旨五军都督府,增设退伍与伤残军人司,并联同吏部,将申请退伍以及因伤残而退伍的军人推荐为地方官吏,尤其是羽林卫与锦衣卫,特别立档录用。”
    “敕旨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在北直隶后,于南直隶试点设立巡防营,巡防营士兵由兵部连同御马监拨予,武官由五军都督府从退伍与伤残军人司优先选用,巡防营受地方督抚与五军都督府双重节制,平时由督抚调遣,但需每年定期向五军都督府报备!”
    而也因此,朱由校接下来连下了三道圣旨,以确保接下来要进行的内政改革。
    严控改稻为桑不必说,是为了保证粮食产量。
    增设退伍与伤残军人司则是朱由校打算用自己最为信任也最为可靠的羽林卫和锦衣卫去充任地方基层官吏,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在现在江南一带乡绅势力被大幅度削弱和压制后。
    而控制地方基层的方式则是组建巡防营,通过增设巡防营的方式维持地方治安与秩序,以代替地方以宗族势力维护治安与秩序的方式。
    “兵马还要继续训练,敕旨兵部,继续购买大量优质战马,今年国库收入大增,拨予兵部的军帑远盛于前,让熊廷弼务必将这笔钱用在对的地方,再敕旨太仆寺,当立即进本,上报今年养马育马之筹划,不要怕花钱,如今国库充盈,就当让我大明兵强马壮!”
    朱由校接着又下了一道旨。
    “是!”
    方从哲拱手称是,他支持皇帝陛下这种加强君主专制的行为,也依旧自觉地充当着一个听从帝王意志的首辅角色,即便他觉得有不妥的地方,只要影响不大,他也没打算直接阻止,而因此破坏帝王的威严。
    朱由校知道自己不能在国库充盈后,不去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
    因为一个帝国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那他的帝国再怎么富裕也只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甚至,最好君王自己就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最强大的兵权,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出现国内武夫擅权的局面,也不会因为武夫过于被压制而造成对外孱弱。
    所以,朱由校依旧将大部分內帑拿出来锻造自己的亲军羽林卫。
    羽林卫亲军依旧在扩充。
    天津、曲阜这些已经接受皇恩教育的地方已经成为新的兵源地,大量青壮开始被募集起来,由朱由校派去的巡防营官兵进行训练,以为将来招募入羽林卫做准备。
    而已经练成的近卫镇官兵则继续进行着实战与各种模拟演练训练。
    派去辽东的近卫镇步兵第一营周遇吉部与骑兵营黄得功部已经与东虏交锋过几次,装备精良且组织程度很高的步兵第一营周遇吉部和骑兵营黄得功部表现出了强悍的战斗力。
    建奴因为两年多以来大量老兵被消耗的缘故而造成战斗力下降,所以,现在努尔哈赤即便集中派出两倍于兵力近卫镇的兵力依旧表现出不敌的态势,而因此每每在丢下数百首级后就只能进行战术性撤退。
    因此,努尔哈赤现在不得不让他的八旗兵在战略上处于守势,在战术上也开始处于守势,而主动下令将人口较少的屯予予以集中,集中到一些大屯中,修建更牢固的寨城,同时,他还收缩兵力,将八旗改为四旗,削掉镶红、镶蓝、正蓝、正红旗,以保证自己的各处要地有更强大的守备力量。
    努尔哈赤作为一个历史证明了的军事天才,自然是有能力的,他这样做,的确有效的遏制了明军的战略意图。
    毕竟近卫镇的兵力现在还不够多,从组建时起就是以野战模式进行训练,所以,周遇吉部的近卫步兵很难通过攻坚战去拔掉东虏现在集中了大量兵力和人口以及粮秣甚至内部还有很多农田的大寨,那样不但不能实现大量消灭建奴有生力量的目的,还会损耗自己这边的大量精锐。
    因为东虏也有火器,而在火器普及时代,在攻城战中,一个平民都能打死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毕竟训练有素的士兵很难在攻城战中发挥自己的战斗素养。
    “经略,中丞,末将认为,我们必须改变现在这种打法,东虏现在学精了,缩着头不出来,还主动放弃一些小寨,只留易守难攻的大寨,现在要想消灭建奴,必须集中更多的兵力,集中炮火攻打东虏的一个大寨,只要打下东虏的一个大寨,他东虏就会损失很多人口粮秣!”
    周遇吉因此对袁可立和孙传庭两人说了起来。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