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轨道杂化-石墨烯带隙问题

    用于光蚀碳基芯片的光刻机组装完成,需要的基础材料也都有了,接下来要做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直播间里面的绝大部分观众对后面的事情都很期待,希冀着碳基芯片的到来。
    至于为什么说是绝大部分而不是全部,那自然是群众间有坏人啊。
    .......
    模拟空间内,韩元在高标准的净洁无尘化学实验室中处理着制造碳基芯片用的石墨烯单晶晶圆材料。
    有了石墨烯单晶晶圆材料并不代表着碳基芯片就十拿九稳了。
    超高纯度的石墨烯单晶晶圆只是制造碳基芯片的最基础材料,除此之外, 还有碳纳米管、高纯度碳化硅晶材这些都是需要附属上去的。
    就像硅基芯片的单晶硅一样,石墨烯单晶虽然性能优异,但因为本书属于单晶级材料,也是需要进行掺杂其他离子材料进行制造相应的P、N类半导体。
    这一步无论是在硅基芯片上还是碳基芯片上都必不可免。
    当然,给石墨烯单晶晶圆进行掺杂的手法和掺杂的离子材料和单晶硅肯定是不同的。
    碳和硅,这两种材料都属于碳族元素, 而且两者最外层都有四个电子,两元素有着非常相似价层电子组态,区别在于内核的质子数与外层电子数不同。
    碳的核内有6个质子, 硅的核内有14个质子。
    碳的电子数目是6个,分两层,里层2个,外层4個。
    而硅的电子数目是14个,分三层,里层2个,中间层8个,外层4个。
    质子和电子数目不同,这导致了它们的成键性质不同,也导致了它们在面对不同材料时成键轨道、性质以及对应的键能量级不同。
    用一句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说,那就是碳原子在对面各种其他原子的时候,能形成比硅更加稳化合物。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碳原子和其他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键能大,化合物较稳定,所以在自然界能形成种类繁多的化合物。
    这也是为什么在地球上,明明是硅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 远比碳多, 但自然界中硅元素的化合物种类却没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多原因。
    因为硅的化合物没有碳的稳定。
    而这点,其实是可以应用到碳基芯片的制造上面的,
    应用碳的化合物来制造相应的P、N类半导体,其理论基础是‘轨道杂化理论’。
    解决的问题是石墨烯单晶材料的‘带隙’问题。
    石墨烯单晶材料的带隙缺乏,限制了石墨烯在逻辑电路中的应用。
    相当于家里的电灯没有开关一样,一直常亮。
    ........
    ‘轨道杂化理论’是在1931年的时候由米国的化学家鲍林在原子的价键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属于现代价键理论。
    但是它在成键能力、分子的空间构型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价键理论。
    所谓的轨道杂化,简而言之,就是指在形成分子时,由于原子的相互影响,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
    这种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叫杂化,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通过杂化轨道理论形成分子时,一般的材料都会存在激发、杂化和轨道重叠等过程。
    比如ch4分子的形成过程:碳原子2s轨道中1个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2p空轨道上,这个过程称为激发。
    但这个时候各个轨道的能量并不完全相同,于是1个2s轨道和3个2p轨道“混合”起来,形成能量相等、成分相同的4个sp3杂化轨道
    然后4个sp3杂化轨道上的电子间相互排斥,使四个杂化轨道指向空间距离最远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碳原子的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形成4个相同的σ键, 从而形成ch4分子。
    由于四个c-h键完全相同, 所以形成的ch4分子为正四面体,键角109o28'。
    而之所以要这样做,好处在于杂化轨道形成的化学键的强度更大,体系的能量更低,可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这种手段应用在石墨烯单晶晶圆材料上,能极为有效的稳定晶圆的性能,弥补石墨烯材料的缺点。
    众所周知,石墨烯材料优点很多,比如在非常薄的情况下具有非常硬的属性,韧性极高,导电性好等等。
    因此它的用途极多,也非常广泛。
    从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再到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进。
    但优异的性能背后自然有着缺点。
    除了大规模生产石墨烯非常困难且昂贵外,墨烯与氧气和热量(共同)具有很高的反应性。
    由于石墨烯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但其本身并不那么稳定,尽管后面科学家找了使用CVD这种可以生产大量的石墨烯方法。
    但是无法在有氧环境中稳定存在是石墨烯巨大的缺点,包括韩元制备成的石墨烯单晶晶圆材料。
    如果它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会导致生成氧化石墨烯,该氧化石墨烯会破坏石墨烯本身的性能,直至失去导电性能。
    这对于石墨烯材料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了。
    毕竟如果使用石墨烯制造成碳基芯片的话,不可能不商业化应用。
    而商业化应用,你不可能给每一块芯片都配备一个无氧环境或者真空环境。
    且不说需要耗费的金钱和资源,就对环境要求度极高的芯片这一块来说,那根本就不实用。
    针对这个缺点,各国的专家都在寻找弥补的办法,但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什么稳定有效的弥补方式。
    而通过轨道杂化技术,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个缺点。
    因为杂化后的电子轨道与原来相比在角度分布上更加集中,从而使它在与其他原子的原子轨道成键时重叠的程度更大,形成的共价键更加牢固。
    这样一来,通过杂化轨道技术处理后的石墨烯材料将不再惧怕有氧和高温的环境。
    当然,杂化轨道技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的。
    首先,在1931年提出轨道杂化理论后,这项理论和技术过来接近一百年依旧没有完全成熟。
    尽管目前的杂化轨道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各种分子化合物上,甚至已经编写到了初高中化学教材中。
    但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没有形成自己的闭环。
    目前各国研究中的杂化轨道中还只用了能量最接近的价层轨道,比如有机物中的C原子只用它的2s和2p。
    可是单纯用两三个轨道根本不满足轨道杂化完备基的要求。
    华国是目前在碳基芯片上走的最远的国家,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并不是没有考虑过使用‘杂化轨道技术’来给碳基芯片提升稳定性。
    但很遗憾的是,这项技术在国内甚至在整个世界目前都并不被重视,精通这方面的人极其稀少。
    尽管这项技术诞生了两个诺贝尔化学奖,但依旧属于冷门专业。
    这可能是诺贝尔奖大喊冤枉的两次吧,毕竟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专业,基本上在后续的一些年内都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投资。
    但轨道杂化理论并没有,在2010年以前,全世界开设这门专业的学校很少。
    少到一个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你学了这门专业,然后走到博士阶段的话,你的导师可能就是诺奖大佬或者说是诺奖大佬的弟子了。
    嗯,大概就人才稀缺到这个程度了。
    不过后面随着重要性的提升,轨道杂化这门课程已经广泛起来了,甚至有些专业,比如分子化学,理论化学还将其设成了必修课。
    不过学这玩意的人,还是很少。
    不过这也不能怪轨道杂化理论,因为这玩意学起来实在太难了。
    初高中阶段还好,着实很简单,只要掌握了VSEPR、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这几个,会写1s2s2p、三种晶胞就够了。
    但到了大学阶段,这玩意的难度性质就像要一个文科生弄懂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抽象代数一样。
    简直让人绝望。
    都说数学物理让人掉头发,让人地中海,但你想学懂这玩意,掉头发的速度比你去少林出家还要快。
    再加轨道杂化理论不明,目前在学术界几乎是仅仅用来描述几何形状或环境,找工作太难,所以学的人几乎没什么。
    除此之外,过分地强调杂化的其他“重要性”,还有一定的可能会对未来学习化学造成不必要的“弯路”。
    因此即便是学习化学的人,也很少有辅修轨道杂化理论的。
    学习的人少,理论未成熟闭环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则是在第一点下面衍生出来的。
    通过轨道杂化技术,只有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杂化,孤立的原子不可能发生杂化。
    这一点就限制了轨道杂化技术。
    要知道在各种化学实验中,有时候需要用到的元素在中心原子能量方面有着极大差异的。
    可以说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也不过分。
    这样一来,轨道杂化技术的应用就被限制住了。
    虽有缺点,但轨道杂化技术的价值还是很高的。
    这个点,韩元比各国更加清楚。
    因为碳基芯片技术的原因,他从头到底将轨道杂化理论学习了一遍。
    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挺痛苦的,但学完之后,韩元才知道这门技术不仅仅是应用在碳基芯片的制备上。
    而是在非理论化学界以及高分子化学界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市场。
    .......
    听到韩元的解说,直播间里面的观众是一脸懵逼,大眼瞪小眼的。
    【轨道杂化技术?轨道杂化理论?这是什么东东?】
    【草!我大学学的就是这玩意,一学就是四年,我现在大四,任然没有弄懂这东西,已经补考两次了。】
    【楼上这么巧?我也学了这个,造孽啊,救救孩子吧。】
    【本人高二、马上要参加IPHO化学省赛了,目前正在疯狂补这玩意,头已秃。】
    【这玩意高中老师都不讲,说略难,说大学有机肯定讲,然后你上了大学,老师一问,这个都知道吧,知道我就不讲了。你想反驳,奈何你有一群知识全面的同学,人声淹没,于是就跳了,于是你懵了,于是奠定了挂科基础。】
    【都在说这个,我想问一下,这玩意到底是什么啊,哭了,我高中大学都没学过啊。】
    【仅上过初中的我一脸懵逼。】
    【一个蛐蛐轨道杂化都不懂,这直播间不是人均博士后吗?-----】
    【楼上你再骂?】
    【关于杂化理论,我说几点......】
    【哈尔滨理工大学化学老师温馨提醒各位同学,不要以为高中学不会杂化理论就算了,大学你也是逃不掉的,该来的总会来。】
    【呵,我大学不报这玩意不就行了。】
    【楼上别做梦了,这玩意只要你报考化学专业就是必修,甚至跟石墨烯有关的专业都是必修。】
    ......
    别说普通观众了,就连蹲守在直播间里面学习的专家和各国的科研人员都有些懵逼,有些摸不着头脑。
    轨道杂化技术和理论他们知道,但对于轨道杂化技术这门理论课程来说也仅限于是知道的程度。
    就像普通人了解华国有‘东风系列’的导弹快递一样,仅限于这个。
    当然,如果正好是化学方面,但并非轨道杂化理论专业的专家会知道这枚‘东风快递’的爆炸威力,半径,杀伤力,有效打击半径这些更详细一些的东西。
    但对于如何制造一枚‘东风快递’,是不清楚的。
    虽然近些年很多大学都开设了轨道杂化理论专业,也有一些人去学习这方面的东西了,但顶级人才的出现,是需要时间来进行堆积的。
    而一个才开设不久的专业,别说出现顶级人才了,很多人毕没毕业都是一个问题。
    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博士有些是三年,有些是四年,光是学习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而就华国来说,大部分的大学开设这门专业,基本都是在10年以后的。
    到现在,很多学生都还没毕业,哪里来的顶级人才。
    .......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