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戏曲不是历史



    杨小秋也是这么想一想,能不能够做到他就不知道了。
   反正人家练武术的,都是从小练习到大的童子功。
   就拿自己二师兄张维明来讲,他就是学的武生,所以他虽然没有功夫,但在身手上面,确实要比一般人好上许多。
   而且学戏的人,也比较轻巧。
   可把式毕竟不是真正的舞枪弄棍,真正的舞枪弄棍可能会伤人的。
   第二天的下午,自己的这位师叔,张庆元回来了。
   到他见到杨小秋的时候,脸上露出了微笑,说道:“都说大师兄收了一个天赋非常之高的徒弟,既然你来了你师叔这儿,可是要好好展示一下。”
   杨小秋开口道:“会的!”
   倒是没有谦虚,也不需要谦虚,杨小秋觉得自己确实是有几分天赋。
   这一趟来上海,会待半个月的时间。
   杨小秋会将自己的本事全部展现出来,让这位师叔知道,自家的师父,没有白收自己这个徒弟。
   张庆元开口道:“那今天晚上,你我师侄就上去演一演,你看如何?”
   杨小秋点头。
   “师叔决定便好!”
   张庆元说道:“那好,今晚咱俩就来一出《探阴山》,这你会唱吧!”
   杨小秋自然会唱!
   他学京剧已经近十年的时间了,若是连这么传统有名的曲目都不会唱,那他这近十年的时间,也白学了。
   杨小秋还记得,这出《探阴山》,是自己四年前学的,那时候的何崇楼。
   呵呵,不说了,说起来都是一地鸡毛的事儿。
   这是属于三侠五义戏。
   戏曲取材于《三侠五义》“五鼠闹东京”三吃鱼、三试颜查散、颜白结义故事改编,人名同,而情节不同。
   是《铡判官》中的一折,净角(铜锤花脸)唱工戏。
   意思就是说,《铡判官》又叫《探阴山》。
   在晋剧名曰《颜查散》,而淮剧就叫《铡判官》。
   大概内容是少女柳金蝉元宵夜观灯,为无赖李保诱喜鹊桥边,逼婚不从,被缢而死。
   李保劫取财物并移尸,被书生颜查散发现;颜遂被逮,知县江万里将其绞死,死后立尸不倒,颜仆告状于包拯。
   包拯恐冤屈好人,乃下阴曹。
   判官张洪是李保的舅舅,暗中篡改生死簿,不巧被油流鬼发现。
   包拯下到五殿,阎君令判官张洪代查生死簿,而簿上注明柳被颜所缢,包不信,再至阴山,访问柳鬼魂,更由柳鬼口中得知判官为李保姆舅,因袒李私改生死簿。
   后请油流鬼对质,真相大白。
   阎君怒斥张洪。
   包拯刀铡判官,命人捉拿李保,柳金蝉还阳,与颜查散完婚。
   这就是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
   在《三侠五义》第三十八回、第三十九回。
   包拯到了朝中,诸事已完,便乘轿而回。
   刚至衙门,只见从人丛中跑出个小孩来,在轿旁跪倒,口称“冤枉”。
   恰好王朝走到,将他获住。
   包公轿至公堂,落下轿,立刻升堂。
   便叫:“带那小孩子。”
   该班的传出。
   此时王朝正在角门外问雨墨的名姓,忽听叫“带小孩子”,王朝嘱咐道:“见了相爷,不要害怕,不可胡说。”
   雨墨道:“多承老爷教导。”王朝进了角门,将雨墨带上堂去。雨墨便跪倒,向上叩头。
   包公问道:“那小孩叫什么名字?为着何事?诉上来。”
   雨墨道:“小人名叫雨墨,乃武进县人。只因同我家主人到祥符县投亲……”
   包公道:“你主人叫什么名字?”
   雨墨道:“姓颜名查散。”
   包公听了颜查散三字,暗暗道:“原来果有颜查散。”
   便问道:“投在什么人家?”
   雨墨道:“就是双星桥柳员外家。这员外名叫柳洪,他是小主人的姑夫。谁知小主人的姑母三年前就死了,此时却是续娶的冯氏安人。只因柳洪膝下有个姑娘名柳金蝉,是从小儿就许与我家相公为妻。谁知柳洪将我主仆二人留在花园居住,敢则是他不怀好意。住了才四天,那日清早,便有本县的衙役前来把我主人拿去了。说我主人无故将小姐的丫鬟绣红掐死在角门以外。回相爷,小人与小人的主人时刻不离左右。小人的主人并未出花园的书斋,如何会在内角门掐死丫鬟呢?不想小人的主人被县里拿去,刚过头一堂,就满口应承,说是自己将丫鬟掐死,情愿抵命。不知是什么缘故?因此小人到相爷台前,恳求相爷与小人的主人作主。”说罢,复又叩头。
   ……
   杨小秋这般爱看书之人,自然是看过这本小说,也就是《三侠五义》。
   恐怕到了现在,依旧有许多人不知道三侠五义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三侠五义是指三方侠士和五位义士。
   “三侠”,三侠分别是“北侠”欧阳春,“南侠”展昭,“双侠”丁兆兰、丁兆蕙。
   “五义”,五义分别是“钻天鼠”卢方、“彻地鼠”韩彰、“穿山鼠”徐庆、“翻江鼠”蒋平、“锦毛鼠”白玉堂。“
   五义”也就是我们熟悉的陷空岛五鼠,因为大宋仁宗皇帝觉得“五鼠”不雅,所以钦赐名为“五义”,在开封府包拯手下调用。
   这就是《三侠五义》的由来。
   至于包拯是不是具有日审阳、夜审阴的能力。
   这里还真是杜撰的。
   这是小说话本,就是写出来供人消遣的。
   历史上的包拯,为人也确实如小说中的一样,清正廉洁、刚正不阿。
   可你说他去地府铡判官,这就是吹牛了。
   只是在这个时代,人们希望有这么一个人,能够是这样的形象。
   而京剧,京剧为什么要改编这样的虚假的民间传说。
   京剧也是供人闲下来消遣的,不是让你学习历史的。
   要是根据京剧学习历史,那你这个人都有问题了。
   杨小秋也很明白这些道理,京剧是京剧、历史是历史。
   至于有人误认为京剧里讲的就是历史,那么这个人的脑袋便是瓦特了。
   反正啊,这个时代,虽然是最坏的时代,却没有人举报京剧,是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