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友情与仇恨

小说:风起陇西 作者:马伯庸
    第十一章友情与仇恨  
    夜已二更,这间位于丞相府西翼的房间仍旧不曾举烛。
    稀薄的月光从窗格缝隙流泻而入,略微稀释掉几丝粘滞的黑暗,成为屋子里唯一的清冷光源。
    一缕轻烟从墙角一尊蟠虺状的红铜香炉袅袅升起,在空中勾画出逶迤盘旋的轨迹,宛如一条解脱了束缚的飞龙,久久不散。
    
    李平平静地端坐在茵毯之上,两只手搁在微微凸起的小腹,右手食指缓慢地摩挲着左手手背,目光凝固于案前茶碗釉青色的弧线。
    一位仆役走上前来,掀开盖子,将刚煮好的茶水倒进茶瓮;深褐色的水激入瓮底,一股淡雅的茶香飘然涌出。
    李平的表情在升腾的雾气中变的有些模糊不清。
    
    “大人,茶已经煮好了。”
    
    李平没有说话,只是挥手让下人退下,然后为自己倒了一杯,慢慢地啜了一口。
    略带苦涩的香气在舌尖缱绻,让他在一刹那沉醉在莫名的感动之中,不由得双目微阖,身体微微颤动,四肢百骸说不出的惬意。
    他一直不太确定,品茶的乐趣究竟在于茶水本身还是那种一瞬间超离俗尘忘却世故的轻松感。
    
    窗外的月光清澈依旧,李平搁下杯子,捋了捋自己斑白的胡须,唇边不经意滑出一声微弱叹息,胡须是一个男人的年轮,里面承载着一个人一生的际遇沉浮,也记录着时光洪流一去不回的感伤,逝者如斯夫……自己已经四十九岁,还差一年就是夫子所言知天命的年纪了。
    右手轻轻朝下捋去,指肚轻柔地滑过每一缕胡须,每一缕都让他思绪翻卷不已,彷佛翻阅着已然泛黄的史书,怀旧的思绪宛如静谧潮水般将这位蜀汉中都护逐渐淹没……  
    认识孔明有多少年了?
    
    李平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与孔明的初次会面是在建安十九年的成都。
    那时候他叫李严,只是个川中的降将,而孔明则是先帝麾下的军师中郎将。
    李严当时和其他刘璋旧部一样心中揣揣不安,不知在新政权下自己的位置究竟会是如何。
    所以当听说孔明将以刘备特使的身份前来安抚他的时候,李严第一个反应是紧张,以及由紧张而生的惶恐。
    
    出乎意料,孔明一进府邸就主动趋前,微笑着搀起拜倒在地的李严,亲切地称呼他的字“正方”。
    这位三十四岁的中郎将有一种温软的亲和力,轻易就化解了他的不安。
    此前李严从未见过一个人的双眸如此生动地表达出这个人的心意与胸襟。
    孟子有一句名言:“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实在是最佳的注脚不过。
    
    孔明对李严说,刘备希望李严和其他旧部能够明白,他对于川中旧将是异常重视的:没有任何猜疑,也不会采取什么抑压措施;正相反,新政权的巩固还需要倚重他们这些老臣,他们将是刘备政权的基石。
    孔明的声音如风吹浮砂,细腻缓慢,彷佛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这番话最终解除了李严的紧张,他不知道这是因为刘备的保证还是孔明的声音本身具有的魅力,不知不觉间自己就被说服了。
    
    公事谈完,孔明又与李严畅谈了半日。
    他们发现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尤其是在治国理念上:两个人都坚信儒家德治只是宣传上的花哨;真正能够匡扶纲纪、整肃国政的惟有法家。
    当谈到新刘政权何以自持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地齐声说道:“律科!”
    然后彼此相视大笑。
    
    后来李严听说,孔明回去以后对他的评价是:“人如其名,人如其字。”
    很快,李严被封为兴业将军,并被孔明指名参与蜀科律条的编撰工作。
    那一段时间的共事真是让人难以忘记……  
    ……李平强行把自己从怀旧的思绪中拉出来,却忘记了自己唇边那一丝天然的笑意。
    手中的茶碗边缘依然发烫,热气兀自蒸腾,茶香袅袅散出碗口,扑入鼻中。
    李严深深吸了一口气,把自己再度沉浸在这沁人心脾的氤瘟氛围之中……  
    ……章武三年,永安宫。
    李严垂手站在寝宫门前,双肩低垂,面沉如水,目光却注视着宫前的衢道。
    在他身后的大门内,蜀汉开国之君刘备正安静地渡过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严是在章武二年的十月被召到白帝城勤王的。
    在出发之前,他还是犍为太守,到达白帝城后,他却意外地被刘备任命为尚书令。
    这个任命让李严既兴奋又惊讶:兴奋的是“尚书令”位卑权重,能够担当此任者莫不是皇帝的亲信之人,乃是极大的殊荣;惊讶的是,李严一直觉得自己虽然备受重用,但毕竟是降将,无论资历还是政治面貌都不够资格担当此任。
    
    尤其让他挂心的是,身为丞相的孔明知道此事后又该做何想?
    要知道,朝野都认为“尚书令”这个位子孔明该是实至名归的,对此李严一直有种歉疚感。
    而在嗣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孔明与他之间全是公函来往,李严也无从揣摩他的态度。
    
    到了章武三年初,刘备病情日渐沉重,孔明立刻赶往白帝城。
    李严一想到即将要以“尚书令”的身份面对他,就有些忐忑不安。
    他曾经问过自己是否会主动让贤,答案是否定的;在自己当“尚书令”的这几个月里,李严感觉到周围人看自己的眼神都截然不同了,他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成就感的满足。
    
    这时候从远处的黑暗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李严急忙抬起头去,只见一辆轻便马车从西方疾驰而来,马车的一角高高竖起一面金边紫底龙旗,这是最紧急的通行标旗。
    马车直接开到宫前,然后孔明从车中匆忙地走了出来。
    李严注意到孔明满身的灰尘,纷乱的鬓发以及那双急切、疲惫的眼睛,显然他是一口气从成都飞奔而来,换车不换人。
    
    “孔明……”李严迎了上去,欲言又止。
    孔明第一句话就急切地问道:“主公何在。”
    李严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无声地指了指身后的大门。
    孔明低声说道:多谢正方。”
    然后急步迈进宫去,李严感觉到稍松了一口气,也随着孔明而去。
    
    刘备吃力地抬起头,看了看垂头在榻前的孔明,又看了看跪的更远一点的李严;大约是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了,这位枭雄眼神异乎寻常地平静。
    他轻微地咳了一声,枯槁的右手蜷缩起来,把视线转向阴冷的天花板,缓缓说道:  
    “君的才能,比起曹丕来要强十倍,一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刘备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语调如常,“如果我那儿子成器,就请尽心辅佐他;若他不成器,那就还不如让你来统治这个国家的好……”  
    刘备声音虽低,听在孔明和李严耳中却有如霹雳雷霆。
    跪在旁边的李严清楚地看到孔明全身一震,扑通一声全身伏在地上,颤声泣道:“微臣怎么敢不尽效犬马之劳,尽心辅佐少主,至死方休。”
    
    李严这时心中猛然突地一下,他注意到,刘备的眼神越过孔明的肩头朝自己看了一眼。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撇,其传达的意义却再明显不过。
    李严只觉得自己的背上也被汗水溻透了,全身僵硬在原地动弹不得。
    
    “正方。”
    
    刘备又轻声呼唤道。
    李严赶紧趋向榻前,与孔明并肩而跪。
    刘备徐徐道:“朕封你为中都护,都督中外诸军事。
    从此以后,你和孔明二人就是我托孤之臣,汉室复兴的大业,就着落在你们肩上了……”  
    李严口称遵旨,却不敢转过头去看孔明的表情。
    他现在已经是掌管中军与外军的中都护了,控制着整个军队大权,俨然成为整个蜀汉唯一能与孔明分庭抗礼的实权人物。
    刘备的用意不言自明,不愧是一代枭雄,临终前也要下如此的心机。
    李严感觉到一种极为矛盾的情感在心中滋生开来。
    
    次日清晨,刘备驾崩。
    李严找到孔明,对他说自己资历与能力皆不能胜任中都护之职,情愿交给孔明,自己回去继续做太守。
    孔明严厉地盯着他看了半天,才大声斥道:“正方,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先帝新死不过一日,怎么你就把他临终遗言抛诸脑后了?
    现在天下局势未定,你我同为托孤之臣,此时若你甩手而去,我独木岂能支撑汉室大业?
    这是该精诚合作,军政两道并行戮力的时候才对啊正方!”
    
    李严发觉,他第一次对孔明的眼神感觉到了迷惑,以往那对透彻的眸子如今却不那么容易看透了……  
    ……军政两道,并行戮力,呵呵。
    
    李平喃喃地念着这几个字,不由得挑动眉头,自嘲地笑了笑。
    那次谈话三年以后,孔明赫然以丞相之身率军南征,而身为中都护的他却仍旧留在永安,从此再没有进入过成都权力中枢。
    军政两权从此集于一人之身。
    尽管两人之间的关系仍旧相当密切,但这种友情的政治成分却越来越浓厚了。
    
    此时夜色更深,窗外夜风习习,给屋中带来几缕清凉,碗中的茶水已由热转温。
    李平将已不烫手的茶碗在手里转了转,歪着头玩赏片刻,再次送到唇边轻轻啜了一口。
    这一次的温茶却不如第一口口感醇厚,香气渐淡,涩味反盛。
    李平只觉得舌尖一阵尖锐的苦涩蔓延开来,心中一阵悸动,彷佛被这口茶带出了万般的委屈与不平……  
    ……李严负手站在窗前,心不在焉地欣赏着廊下那盆茶花,不时朝门口看去。
    终于从走廊的尽头传来脚步声,李严赶紧把目光收回去,好像并不焦急。
    这位都督中外诸军事的中都护已经在江州蜗居了数年,其职能范围只略超过一介太守而已。
    
    他的儿子李丰手执一卷文书走到背后,恭敬地递上前去,道:“父亲,成都有回函了。”
    李严“唔”了一声,只是淡淡接过文书,随手搁到一旁,然后示意李丰退下。
    
    等自己儿子离开以后,李严这才飞快地扯开丝绳,把文书打开来瞪大双眼逐行阅读。
    他越读越失望,气愤之情几乎溢于言表,到了最后几乎是重重把文书拍到案面上,发出浑浊的咚咚声。
    
    “孔明,你怎么可以如此!”
    
    李严一直固执地称呼诸葛亮为孔明。
    这在最初纯粹是因为两人关系亲密,而到了后来,这却成了李平发泄的途径,他一直认为自己是蜀汉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仅次于孔明的要臣。
    而现在他也只能在言辞上稍微找回一些安慰了。
    
    上个月,恰逢诸葛亮开府署事三周年纪念,李严决定上书朝廷,将自己酝酿已久的要求提出来。
    既然孔明能开府,那么同为托孤之臣的他既使无法做同样的事,也该在自己的权力范围之内有所提升才对。
    李严希望能够将蜀汉东部与东吴毗邻的江州五个郡划出来独立做为一州,而他则出任州刺史,在新州之内开府。
    这总算能满足一下自己的自尊心。
    
    李严觉得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孔明多少也该考虑到两个人的交情,但现在这个申请却被朝廷--也就是孔明--冷淡地拒绝了,而且口气完全没有转圜余地。
    朝廷的理由是:目前北方大敌当前,需要保持后方稳定,没有必要在行政上多此一举。
    李严感觉到自己的矜持被孔明又一次践踏了。
    
    “我是托孤大臣,不是小小地方守将。
    你不过是怕我借此危及你威权罢了!孔明啊孔明,难道这大汉就是你诸葛一家的不成!先帝遗言到底是被谁抛诸脑后?”
    
    李严越想越气,先帝临终之前刻意把自己拔擢到中都护的位置上,无非就是想制衡孔明。
    这一番用心在如今政治大环境下却不能说出来,他只得郁积胸中,眼见孔明坐大,自己却束手无策。
    李严只觉得心中烦闷无比,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快步走到案前,铺纸研墨,提笔写道:  
    ……明公治达通变,明畅百略,才溢四野,文武并臻,素为国所倚重。
    届蜀中千里,魏吴十州,未尝见高士若君者也。
    方今赤县辐裂,凶獠蜂起,昭烈之基,赖明公得安;曹谬惶惶,孙虏噤噤,盖皆畏于君之盛威而不敢侧觑本朝也;而明公身奉仁术,怀悯下情,使黎庶乐业,闾阎无慝,风化肃训,远济南蛮。
    其功其德,天下宁不知邪?
    虽古之姜尚、张良,比之蔑如也。
    
    明公既弘发赤德,居功阙伟;朝廷尊崇,益州率俾,万千之望,一系公身。
    弗如奏请今上,乞乘大辂,敬仰衮冕,收授九锡,分藩树屏;前袭周公德望,后格先帝夙愿。
    此三代令典,汉帝明制。
    明公脱误从此,则冠带莫不欢欣,匹夫莫不踊跃,民心可用,大计可图矣……  
    李严凭着一口恶气奋笔疾书,明里这份书信极尽溢美之辞,实际上却是暗讽诸葛亮早已实权在握,不过只差九锡一个名分罢了。
    写完之后,他立刻把信封了,派人即刻送往诸葛亮府邸。
    一个月以后,诸葛亮回了一封信,信中痛斥李严有非分之想,国家大业未成岂可贪图富贵云云。
    
    对此,李严只能认为诸葛亮没什么幽默感,不过他想到孔明看到这封信时那张尴尬的脸孔,就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其实他并不认为孔明会作权臣,不过是想借此嘲弄一下这个不大喜欢别人说闲话的丞相罢了……  
    ……李平想到这里,不禁笑出声来。
    无论如何,他心底还是很为这个恶作剧而感到得意,右手食指得意地在半空划了一个圈。
    他拂了拂宽大的袍袖,将碗口飞舞的几只小虫驱走,又端起碗来饮了一口;放下茶碗,李平脸上的笑容顿止,彷佛突然想到什么痛心之事。
    屋内依然没有举烛,透入的月光将李平勾勒成一尊翁仲般的黑影。
    这黑影静静地怔了一阵,在黑暗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叹息听起来是那么的苍老,那么的无奈。
    
    茶碗内的茶已去了半杯,水已已经半凉。
    该是添水的时候了,李平却无意如此,只是将身体向后倚到墙壁上,闭上眼睛,双手垂在膝前,似是疲惫不堪……  
    ……建兴九年三月十五日,诸葛亮突然决定提前出兵北伐,在这之前他却在李平面前只字未提。
    李平和其他下级官员一样,一直到了最后一刻才被通知,结果只赶得上为诸葛丞相送行而已。
    
    临走之前,诸葛亮只是用一些官样辞藻来勉励留守汉中的官员,却没有单独与李平说些什么,甚至连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没有。
    好像李平并非一个相知多年的好友,而只是一名普通的官吏罢了。
    
    对此李平没有发作,他返回南郑丞相府后,吩咐了几句粮草调度的事,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斟自饮。
    饮的不是茶,是酒,烈酒。
    自尊心极强的他感觉自己象是被揪到大庭广众之中,然后被人狠抽耳光;堂堂的一个都乡侯假节前将军领中都护,被人硬生生从江州调来汉中为丞相府打杂,管的是区区粮草;他名义上仅次于诸葛丞相,实际上却连出兵决策都无法参与,只能象个傻瓜似的去送别。
    还有比这还要过分的羞辱吗?
    
    “我也是托孤大臣,是先帝御口亲封的中都护!我们本该联合秉政,孔明,是你窃取了我的国家!”
    
    李平在心里疯狂地呐喊,他甚至想把这种疯狂换成实际的冲动。
    但是他没有,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知道这样的冲动全无意义。
    他只是一碗又一碗地大口喝酒,让酒精烧灼自己的肺部和神经。
    在这疯狂的麻醉中,惟有一件事李平仍旧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他与孔明之间的交情从此荡然无存了……  
    ……杯中的水已尽,惟有几片褐色的茶叶残渣蜷缩在杯底,它们已被洗吮一空,就如同秋日落叶一般,精华殆尽,碗面恢复了清冷。
    李平将这碗喝了半宿的茶搁回到案几,倒空茶叶,爱惜地用一块丝绢把茶碗仔细擦拭过一遍。
    
    接下来,他从茵毯上站起身,高高擎起茶碗朝地上摔下去。
    只听“哗啦”一声,茶碗化作数十片碎片,散落在青砖地面。
    李平的眼神变的坚毅起来,他已经作出了决定。
    
    一片乌云悄然遮掩住了月亮,整个屋子里陷入了真正的黑暗。
    恰好在这时,另外一个人推门步入了房间,黑暗中的脸模糊不清。
    
    “我准备好了。”
    李平平静地对他说。
    
    “那我们上路吧。”
    烛龙也以同样冷静的语调回答。
    
    

︾ ︾ ︾ ︾ ︾ ︾

==》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 : 98YE.Com 《==

︽ ︽ ︽ ︽ ︽ ︽


打开《漫豆包: Mdb55.Com 》,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

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
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nilove.net ,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
版权所有 © XinShu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2